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来源

首页 > 图书 > 图书内容/[!--newstime--]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选定研究课题的意义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恰当地选择并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它决定着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性质,对研究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与确定研究课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有价值且具可行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科学研究与问题总是相伴随的,科学研究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在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也逐步深入。可以说,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它所研究的教育问题发展的历史,是问题不断开展和深入的历史。
(二)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
选题决定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决定了研究的难易程度,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一环。研究者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的质量,关系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和研究能否取得成功。教育现象和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规律性问题,选择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抓住教育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来研究。
(三)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有助于研究者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般通过两条途径:非定向积累和定向积累。非定向积累就是指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等的积累。定向积累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地积累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种积累知识的方法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研究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的定向积累和非定向积累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是基础和方向的关系。对于研究的初学者,可以通过选定课题的过程,将两种积累知识的方法结合起来,建立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正确选题是衡量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科研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的判断力及胆识的综合反映。研究者必须善于对理论本身、理论与现实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从而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建的问题。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认为:初级科研人员是在给别人给他指点的领域和选定的课题之下进行科研工作;中级科研人员能够自己选择适当的课题并独立完成科研工作;高级科研人员除了自己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别人进行科研的能力。正确选择科研课题是衡量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会正确选择课题对于研究者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课题的选择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线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工作,可以从实际出发,针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从寻找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会使教师问题意识增强;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并理解理论、运用理论,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跟进。如果没有教师的跟进,课程改革就没有落脚点。一线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其专业成长速度会大大加快。


二、研究课题的来源
研究课题的类型影响着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影响着研究成果的形式。需要研究者从总体上加以把握。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1.基础性研究
即旨在揭示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并探索新的领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补充、扩展、完善已有的教育理论或是建立新的理论、增进科学知识。这类课题一般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有很强的探索性,自由度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其研究成果一般具有普遍性,大多不是能立即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的,但从长远来看对教育实践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应用性研究
即为基础理论寻找各种实际应用可能性途径的课题,是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其主要目的。这类课题一般是比较具体的,特别针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其研究成果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可能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和实际的推动作用。
基础性研究为应用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总的方向,应用性研究又可以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检验基础理论,使之更完善。一个课题研究领域,往往既有基础性理论研究课题也有应用性的研究课题,从而形成一个理论系列。
一般来说,研究课题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
实践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教育科研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推动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是选题最基本的来源。在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地筛选、提炼,就可能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
在选择课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抓住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某一学科教学的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教学途径和方法的问题,还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有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为教育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丰富教育科学理论。
2.可以对教学一线教师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加以总结,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总结教育经验,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研究水平,也可以使科学研究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更益于推广应用。对经验做理论上的概括,最好的方式是由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一起,将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然后加以科学论证,获得科学理论。
(二)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
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寻找和发现研究课题。任何一门理论知识都不是完美的,总会存在某些需要修改、补充和发展的地方。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教育理论文献中寻找空白点,寻找尚未研究过的问题;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也可以对已有的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进行批判怀疑,以及从学术争论中提出问题。因此,在阅读文献时,既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又要进行批判性评价,以便从中发现某些不足或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三)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所想的问题往往比较狭窄。但是,人们在交往中却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因此,各种形式的交往也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途径。在人们进行讨论和各种形式的交往过程中,某一个人所说的一件事,可能会启发另一个人进行思考,从而想出新的问题。我们现在经常举行的各种研讨会、交流会都是获得信息,认识新领域、提出新问题的途径。
(四)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发现问题
社会科学领域中,对于不同的样本、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同一个课题研究也是同样有意义的。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提出问题,对他人研究过的课题进行重复性研究。但这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劳动。可进行重复研究的课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验证一个典型研究所发现的结果。对一些宣称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的研究问题,我们可以对其研究过程的科学性进行检验,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重复研究。
2.通过不同样本检验研究结果的效度。很多典型的有成效的教育研究都是在小样本中进行的,用重复研究来验证研究成果在其他大样本中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进行重复研究就很难确定是否能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群体中去。
3.检验同一个研究在不同时间的发展趋势或变化情况。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同样的研究如果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五)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寻找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间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以教育科学与其他科学领域渗透综合产生的新学科研究领域为例,有教育生态学、教育美学、教育法学、教育技术学等等。在学科间的交叉领域中涌现出大量值得研究的新问题。我们可以在这种新兴的领域内选择课题加以研究。
(六)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选题能否满足社会需要,是评价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价值的客观标准。研究者应注意关注当前社会实践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为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发展和谐教育的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展农村教育的问题等,总之,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为核心,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与教育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