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

教育法规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23 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24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5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 26(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27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 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28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29(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有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30 提倡学生自主() 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等。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四、评价建议
  31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32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