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一点诗意,感受语文之美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

教材简介:

《一去二三里》是重要的一课,因为它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继汉语拼音之后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古代童谣,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山村美景图: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山村,村子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此时,暮色正慢慢降临,炊烟袅袅升起。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路边,美丽的花儿悄悄地绽放。多么安静、祥和的画面!更妙的是,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朗朗上口,意韵天成。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去”“里”及“一”至“十”等12个生字。因此,教学的字词目标一课时就可以全部完成。针对这一学情,在另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上,用优美的教学语言,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点诗意,引领他们叩开“语文”这个美妙世界的大门。

教学片断一:巧用图画,理解诗意

师:孩子们,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这首诗奇妙的地方──它一共只有二十个字,里面竟然嵌着十个数字!这十个平平常常的数字,在诗人的妙笔之下,竟然变成了一首有趣的诗,是不是很神奇?

师:这首诗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它的里面还藏着一幅画呢,不过只有细心的人才能读到它。你们想看到这幅藏在诗中的画吗?(出示课文插图)诗中藏着画,画中当然也藏着诗。看看哪位细心的孩子能发现这些诗句?

师:一天傍晚,诗人想出去走走。他走了多远呢?“一去二三里”,就是说他一直向前走了二三里,大约相当于从咱们学校走到响山公园。这时,他看到了一座美丽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正是做晚饭的时间,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山上,有六七座精致的小亭子;路旁,许多五颜六色的野花悄悄地开放着。风儿轻轻地吹来了一阵花香,诗人仿佛都被这淡淡的香味儿陶醉了。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画里藏着的诗句了吗?

生:我发现了画里藏着“烟村四五家”。

师:真细心!你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帮我们解释这句诗的意思吗?

生:“烟村四五家”是说有的村子里住着四五户人家。

师:谁能根据图画,把“烟村”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必须也是两个字哦。

生:可以换成“村子”。

生:还可以说“山村四五家”。

师(竖起大拇指):“烟村”和“山村”有什么不同?村里的“烟”是什么烟?从哪儿来的?你们有谁知道吗?

生摇头,不解。

师一边画简笔画──房屋、烟囱、炊烟,一边解说:这一缕缕的轻烟叫炊烟。古代,人们做饭的时候,炊烟就会升起。炊烟里还飘着饭菜的香味儿呢!

师:同学们,你们还发现画里藏着哪些诗句?

生:我发现了一句诗──“亭台六七座”。

生:我也发现了一句诗──“八九十枝花”。

…………

教学评析:

在这一教学片断里,我两次引领学生感知古诗之美。第一次是引导孩子们发现,数字也能成诗,诗人真是高手啊!第二次是向孩子们渗透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课文插图在这个环节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既帮助孩子们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又为感悟古诗的意境美留下了伏笔。“烟村”一词是理解的难点,我以简笔画的方式,画了孩子们图画中熟悉的场景,使这一抽象的“烟”字变得直观、形象。孩子们把诗和画一一对应起来,原本在他们脑中只是符号的汉字也因此而具体、生动。

教学片断二:巧设问题,感悟意境

师:这么美的画,怎么能不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它吟诵出来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师有感情范读,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