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活·序”齐头并进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

 

 摘要:心理学上曾经说过: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求知欲就会大大减弱,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情、趣、活、序”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关键词:情感、兴趣、灵活、循序渐进

 

中国语文教育伴随着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从遥远的年代走到了今天,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发展历史。新课程、新理念开拓了我们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给语文课堂教学平添了新的生命活力。在这场改革中,教师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任务决不仅仅是机械的传承知识、照本宣科的演绎教材,而是探索最好的教学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发掘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情、趣、活、序”齐头并进,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几点看法:

 

一、备足情感,走进课堂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从伟人列宁的至理名言中,我们不难明白,知识本身就是充满感情的。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篇都是诗。作者的感情表达常常隐匿于文字深处。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从而让积蓄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我们如能在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中真正地激发起学生良好的情感来积极投入学习,主动走进课文,那教学的成功便水到渠成了。

 

以耳熟能详的《春雨的色彩》这一篇极富童趣、充满想象力的文章为例。我紧紧围绕“喜欢”一词进行设计,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课一开始,出示课件关于春天的图画及音乐,身临其境般的为学生描述春天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在爱春天、爱春雨的美丽情感中,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你喜欢春雨吗?为什么?你也来参加争论吧!”自始至终,课堂上“喜”气洋洋,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读懂了“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想像了“喜欢”。也就在这自然流动的“喜欢”的争论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感情的教育都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教育目标。

 

因此,我觉得心理学家说的那句话很有道理:精妙而富有感情的导语是催化课堂气氛的兴奋剂;当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洋溢于课堂的每个角落时,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吮吸科学的乳汁。

 

二、培养兴趣,激活思维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以多向思维代替单相思维,以学生的感情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好奇心越强,兴趣越浓,思维也就越活跃。所以我们老师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精巧,讲解生动,有的放矢地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知识,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我们教师要勇于去当这个伯乐,去发现更多的“千里马”。

 

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兴奋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从而学得更有效。若抓住了学生好胜、好发现而且不甘示弱的心理,设计一些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知识情境,他们会更加感兴趣,如开火车、“爬楼梯”、词语接龙、组字游戏等等,使学生乐学、易学

 

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活动内容是客体,教师应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点,使学生都能参与,而且都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顺利地实现。

 

在《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的识字环节中,我先设计了一个拼字游戏,即通过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住生字。如:是—页—题,水—林—淋,水—西—洒,低—纸—底,砍—软—欢,然后再让他们开火车来认一认,并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一找朋友,以这样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他们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马上接受。等学生对这些生字都熟悉并学会组词以后我又突然出示了一个组字游戏,当中并特意放置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让学生去发现,然后让他们在纸上写一写,发现错误后并让他们说一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