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生:我怀疑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众笑。)
  师: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忌妒是说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神圣不可侵犯。
  师:人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就说是忌妒,是吗?(教师表情显示不同意该生意见。)
  生:……是。(学生挠头,不好意思了。)
  师: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我更相信你的观点不一定代表最后的观点。
  [正是课堂的民主平等,才会得以支撑学生袒露真实的心路历程。老师巧妙的引导正是教师育人的高妙之处。——余)
  生:我觉得每个人说话是通过大脑来思考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智慧,才能说出这一番话。我认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随机应变,把楚王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赞成。晏子有做语言游戏的感觉,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对话能那样吗?要是我的话,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赞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严又不伤害对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话,我说不出来,那位外交官怎么能这样说呢?
  生:我说不清楚。晏子说的的确是有依据地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说“晏子是在做语言游戏,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也许外交官说的也是对的,所以我说不清楚。
  师: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我尊重你们的意见。有的同学不赞成,有的赞成,有的说不清。我们的确要思考:越说不清就越需要我们去说说看。如果说晏子是有智慧的,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儿呢?
  师:好,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晏子说的这些话。我们先看这句话:“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说”。)
  师:注意这个“看了看”,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这能表现晏子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能力强,压根儿就不用太长时间想招儿。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生:其实,“看了看”说明晏子是亲眼所见事实之后才说的话,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说的。其实,这个“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师:原来这“看了看”藏着这么多意思啊。同学们请拿出《胯下受辱》。当无赖叉开双腿,让韩信从他裤裆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是——
  生:韩信也是“看了看”。
  师: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不过,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祖国——齐国。
  师:你有多高?,
  生:1米40。
  师:看课文,课文写晏子身高五尺。古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八寸。估算一下晏子多高?
  生:1米4左右。
  师:“左右”用得好。(和该生的个头比较一下)也就这么高。
  生:晏子是矮了一点。(生笑。)
  生:矮是爹妈给的,模样不好是天生的。你说我没学问,我可以学,但这样侮辱我,还借着我的个头侮辱我的国家,要是我会很愤怒。
  师:可课文却是“晏子看了看”,没写出晏子的愤怒。
  生:韩信虽然看了看,但他没像晏子那样去反驳。因为韩信是一个忍辱负重、大智若愚,有非凡气度的人,他可能是把这件事当作对自己的一个锻炼。所以韩信能成为一个将领。(教师顺势和学生读《胯下受辱》最后一段话。)
  生:无赖在韩信心里,根本不算回事。因为韩信有自己的志向,无赖只是针对韩信个人,所以凭韩信的性格,韩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针对晏子个人的话,说不定晏子也会像韩信一样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节,所以,晏子不能像韩信那样忍气吞声,他选择了马上反驳。
  师:好啊,从晏子的“看了看”,你看到了晏子的什么呢?
  生:晏子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
  生:我觉得晏子的智慧是很冷静,而且也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侮辱后,镇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师: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简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也就是从这“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话有了底气,这是超越了晏子脾气和性格的勇气!回过头来读这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下面的两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背后,体现的智慧究竟在哪儿?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联系上下文读读晏子的话,看看这语言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力量。

                     第二课时

  师:请同学们交流。大家注意倾听,看看他的见解与你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以补充,可以升华。
  生:我说第二个故事。你看,楚王嘲笑齐国没人,就是说齐国没有人才,怎么派你这么个拿不出手的人来了呢?晏子是“拱了拱”手说,既礼貌,又不卑不亢。也许在“拱了拱”手的时候,低头想对策,但不让楚王发现。(教师板书“有礼”。)
  生:请同学们注意,晏子用夸张的方法说自己国家人多的时候,确是“严肃地说”的,你看,本来夸张的事实就不是真的,可晏子严肃地夸张,就不得不相信齐国的人多。
  生:还有,晏子是“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回答楚王的。这是故意的,让你楚王先得意,一会儿就让你哑口无言。同时,还是给楚王足够的面子。
  生:再有,不但如此,晏子还说“敝国有个规矩”,不但把自己国家放在低处,还要说,不但我讲规矩,我们国家也懂规矩,不像你,作为一个国王竟然这样不懂规矩。
  师:那意思就是晏予和齐国做到了“规圆矩方”了。哈哈。再读读晏子说这句话的前后表现,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故意笑了笑”。我认为晏子故意笑了笑,是晏子笑楚王太狂妄了。但只是笑,不是发脾气。这就不是正面在讽刺楚王,他是在拐弯抹角地讥笑楚王。
  生:“故意”是说我们有目的地去做给别人看的事,所以,刚才晏子是“看了看”,现在是“笑了笑”,说明他缓解紧张的气氛,笑得非常轻松。
  生:晏子的笑也是自嘲呢。晏子承认自己个子矮,不中用,因为不中用的人派到下等国家,所以说楚国是一个下等的国家。
  师:而我们的国家人才多啦!用刚才学的成语,那叫——
  生: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师:我们看了多少广告,你看那些形象代言人,什么飘柔洗发广告的靓女啊,什么雅戈尔西服广告的酷男啊,总之一句话,要做广告代言人,那得——
  生:帅。而且要是国家外交官更是风度翩翩。可晏子个子就这么高,要形象没形象,要个头没个头。
  师:楚王啊楚王,你笑吧,你冷笑、嘲笑吧,你不是说我不中用吗?这是敝国的规矩,就让我这不中用的人——
  生:访问你这样的国家。(生大笑。)
  师:我就笑着和你说,一点都不生气。(生笑。)大胆想象,当时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生:晏子一脸得意。
  师:但没有忘形。那就请你得意地说。(该生读“敝国有个规矩……”。)
  师:表情没跟上去。注意,要通过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的得意,当然要有表情更好,这有触动思考的作用。(该生真的得意洋洋地读起来。掌声。)
  生:幽默地笑。
  师:我们可要听听你的幽默啊!(生幽默地读起“敝国有个规矩……”,还加了笑声。掌声热烈。)
  师:你的幽默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们感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生:晏子是笑里藏刀(该生笑)。
  师:这个词我们要好好斟酌。你先想想,究竟笑里藏着什么。
  生:我觉得晏子有点故意傻笑,他是装出来的。(该生表演朗读。)
  生:我觉得可能是冷笑,因为楚王你冷笑我,我的笑是反攻、回敬。
  师:那就是说,这“冷笑”中是一脸严肃,请读。(该生的朗读很有特色。)
  师:就是这笑了笑,笑得那么轻松,那么潇洒,那么自信。谈笑间——
  生:樯橹灰飞烟灭。
  师:用今天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生笑。)
  师:就是这笑了笑,我们感到,小个子的晏子也是潇洒倜傥,风度——
  生:翩翩,气质非凡。(掌声。)
  生:晏子哟,才1米4左右,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魅力无穷。(生大笑。)
  师:(对着刚才说“笑里藏刀”的学生)刚才你说晏子笑里藏的是刀,晏子笑里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剑!(生大笑。)
  生:(教师做了一个思考的表情)是晏子的智慧。
  师:所以,晏子的话才透着他的骨气!
  生:我想谈第三个故事。楚王故意叫武士押着齐国的囚犯从晏子面前走过,想让晏子难为情。哪知晏子面不改色,非常冷静,而且用举例的方法反驳楚王,楚王又失败了。
  师:好,晏子是“面不改色”说这些话的。你发现得好。晏子不改的是什么?
  生:不改的依然是那份沉着和从容。(让学生用沉着的语气说晏子的那句典故“橘生淮南……”。)
  生:晏子一次次面对楚王的侮辱而毫不胆怯,一次次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
  生:不改的是他对国家那种热爱的情怀。当楚王这样侮辱齐国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地和楚王对话,可以说做到了有礼有节。
  师:那就是说晏子由勇气到骨气,上升到民族气节。
  生:因此,我认为不改的是他作为使节的这一重大责任。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明白了,晏子还是原原本本的晏子。他什么都没有改变。是晏子的智慧和自重,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国家的尊严。总之,晏子作为个人也好,使节也罢,不改的是他的气节!(教师板书:有节)晏子一次次受到侮辱都面不改色,谁改了?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结果只好——
  生: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生:第二次,楚王冷笑说齐国没人了,怎么让晏予来。结果在晏子精彩的反击中,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楚王说齐国人在楚国偷盗,晏子用类比推理,结果楚王只好赔不是。
  师:相同一个“只好”,不同的是楚王越是侮辱晏子,就越是一次次没面子,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课件出示)“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想象一下,楚王会怎么赔不是?
  生:楚王苦笑着说:“我原来想取笑……”(生苦笑着读。)
  生:楚王叹了一口气说:“我原来……”(生读略。)
  生:楚王后悔地说:“我原来……”(生读得很有味道。)
  生:楚王惭愧地低下头说:“我原来……”(生读略。)
  师:(抓住该生追问)堂堂一国之君,你为什么说人家惭愧地低下头说?
  生:楚王能在大庭广众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实话,说明楚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