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老师们普遍认为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教学容量小,要求低,容易把握。于是,略读课文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然看似热烈的小组讨论。很显然,略读课文的教学被引上了歧路。那么,在提倡高效课堂、学本课堂的今天,在以学定教、以学促学的今天,我们的略读课文究竟该如何上?在执教《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后,我仿佛找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捷径”。

教师:“顺手牵羊”──会当“引路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中第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之后,略读课文我采取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预习内容,老师根据预习情况筛选一个小组,安排课文展讲,其他小组作补充发言的课堂学习模式。

有的小组预习内容是:生字注音,在文中圈出生字词,标自然段,读课文三遍──这是我们常规预习内容。

有的小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理解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而我选择了如下组:

集体任务:

1.生字注音,在文中圈出生字词,标自然段,读课文三遍。

2.质疑。

分工任务:

草:重点句理解。

根、叶:完成导读任务。

花:理解重点词。

我们班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将四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优生为“草”,其次为“根”,待优生为“叶”,待进步生为“花”。当时为待进步学生取名为“花”,意即希望他们在新学习模式下能“如花绽放”。

选择展讲小组后,我和该组商量,将展讲顺序做了安排:

1.读生字、词。方式:点学生读

2.读课文。方式:展讲小组读,淘汰读。

(“淘汰读”是我班本学期试用的一种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的方法:从“草”开始每人读一句,如果读错了则被淘汰进入复活赛,如果在复活赛中仍然无法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则被要求“双线过关”即先找组长过关,再找老师过关。这样的检查方法在班上颇受学生欢迎。因为是常态教学,所以该组在商讨“读课文”的方式时,四名同学不约而同提出了“淘汰读”。)

3.概括主要内容。(此项任务后由别组完成。)

4.理解个别词的意思。

5.理解重点句。

6.“导读”问题解答。

7.质疑,解疑。

该组接受任务后,利用课间时间做准备,包括安排主持人、每个环节的中心发言人、展写人。

学生进入第三学段后,阅读、理解、表达、写作的能力都应该上升一个台阶,当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时而热烈争论、时而用求知的眼神望着我时,让我不止一次感受到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先进的教学理念带来的益处,也让我认识到我的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从各小组制订的预习内容看,学生已能在小组学习模式下把握基本的预习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略读课文学习老师可以放手。但是,学生毕竟是第一次当“老师”,所以老师的“引”是必不可少的。一要根据各小组的预习情况选择展讲小组。只有小组每个成员认真完成预习内容,展讲时才能注意听其他组员的意见。二要引导展讲小组安排展讲顺序。这样更是为了让其他小组学习按顺序进行展讲。三要帮助展讲小组观察课堂,小声提醒展讲小组把握展讲节奏、确定问题解答或补充人,并协同学生进行评价。

在“理解重点词”环节,该小组展讲的重点词是“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很显然他们抓到了关键词,此时我小声提示梁灿组要求学生用词说话,并说出“络绎不绝”的近义词。随后,另一小组提出他们还找到了一些词的解释。在听到他们的词后,我告诉学生:在理解词语时,同学们已经能理解的词语不需要再做解释。课堂上,我只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做些小提示,学生便能解决问题。这样的“顺手牵羊”,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厚积薄发──让“精读”为“略读”铺路

“理解重点句”环节:

生: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到达教堂的路有很多条。结合下文“‘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深层含义是:生活中,成功的方法有很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