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牧童》与《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

 

2.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发现了许多性情各不相同的儿童,有懂事的,有贪玩的,有聪明的,也有悠闲自在和淘气调皮的,他们各自在忙什么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      )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       )。当(       )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             )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      )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