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入威尼斯,让“情趣”与“言语”相融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该如何设计教学呢?我的最初设计比较功利,想要直奔“方法”,用“设身处地”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时,想先教两段,然后放手学生自学。但是,失败了!反思,当学生还没有对所学内容有兴趣的时候,即使给方法,学生也不过是配合老师而已。况且,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又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怎么会设身处地?

 

第二次,我立足表达,逐段地引导学习。这样,学生从语言的角度是有所获,体会着比喻的效果,感受着侧面描写的必要……但是,又显得过于理性,什么原因呢?情感不足!

 

我再一次沉潜在文本中,把握文本的脉搏。我站在作者的角度,换位体验着作者在写作时候的心境,字里行间,我找到了“说不完的情趣”这是文本中唯一一处作者直表内心情感的地方。我的设计一下子有了灵魂,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主线吗?这样一来,课文有了主旨,教学有了主线,各环节不再是游离的状态了,教学有了主心骨。

 

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途径,我根据不同语段的特点,根据语言的表达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让文字留在脑际。比如,学习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由于作者抓住了三个特写镜头进行正面的描写,我设计了师生对读,教师读“路况”部分,学生读“船夫”部分。由于分句对读,教师的语气本身就对学生的情绪有感染,再加之,不断地与个别学生的对读,课堂上读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再比如,课文第六自然段是“动静结合”的表达。我设计让学生为这段话配乐,学生喜欢进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果然,对于“夜晚的威尼斯”一部分,学生很有感受,有的学生说,要给这段文字配上《摇篮曲》呢!由于有了对基调的把握,学生很容易入境,再配上一段萨克斯的乐曲,并将文字改为诗行,这“情趣”不言而喻。之后,一动一静的节奏感就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这次的磨课经历,我深深的认识到,只有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把握了文字的情感、文字的节奏、文本的结构,引导学生以恰当的语文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才是有滋有味的语文课──语言和情感是教学的归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