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为学”,语文课堂的“习得”之道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在课文拓展之外

 

阅读教学的可贵境界是既要立足文本,直抵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体验。盛新凤为本文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是让学生在导演说戏”“演员演戏之后来一个编剧续戏。即让大家思考:在德国佬走了之后,心有余悸的一家人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激起了学生想过一把剧作家的瘾。于是教师便请大家任选一个角色来写,括号里可以写上舞台说明,比如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读写的自然联系,又是对学生阅读感悟的合理激发,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语)。显然这是一个更为深入地自主习得的过程。这一环节的实施在盛新凤的课堂里不仅得到了很好地落实,还以一个紧跟其后的观众评议环节来开掘,提出了一些人的质疑:一是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护了蜡烛,又何必费了那么多口舌来写伯诺德夫人、杰克与敌人的周旋?二是课题半截蜡烛不太好听,还不如改成生死攸关的蜡烛?以此激起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师如此以质疑激疑来结束本课的教学,体现了将·进行到底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出教室,应当说这正是·式教学的追求。

 

清朝的颜元曾经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颜李遗书》)。教学是必然要以学习者自身习练为基础,说白了,这是常识。语文教学必须回归常识。其实,这个道理,在宋朝朱熹的教学经验之中早有论及: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朱子语类辑略》),千年前学文言,朱熹尚且可以做到教师讲说得少,让学生习练得多,到今天面对言文统一的现代汉语,又何必再由教师作过度地讲析,以致造成学生的课堂读写实践严重缺失!由此看来,盛新凤老师以学生自为主,辅以教师必要之的探索,对于重构语文课堂的基本格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