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突破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另外,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这篇课文虽内容比较浅显,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但有些词语还是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或者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一、精彩引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二)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四)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指名读)

 

①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