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3.都读完了吗?(读完了)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回答,读第一自然段)

 

4.是的,简单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说)

 

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

 

6.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顽皮可爱的特点。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略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预设:

 

生: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玩皮可爱。(板书:玩皮可爱)

 

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快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快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秘密……。(生自由读)

 

3.交流,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你们发现作者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现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字数相同

 

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单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