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教学设计之一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一本课特点分析: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冀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美国作家格拉迪·贝尔的作品。此文是一篇随笔.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首先站在"我"的独特视觉,回忆了自己八岁时在一个春天夜晚,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坐在门廊石阶上感受万籁俱寂的乡村夜色时对生命——这种神秘东西的独特体验,然后回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成人的视觉,诠释了一个孩童看到的生命之形,听到的生命之音,触到的生命之感.
  文章以“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引题,可谓是巧妙到了极处。在行文上,此语使下文出来得水到渠成,无修饰造作之感。在感知上,此语一处,读者不免进入了记忆中自己那段最美好的时刻,进而进入作者营造的感情氛围。同时,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者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因此在好奇心引导下,在恰如其分的环境中,文章的理解就变得容易了。作者认为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在母子相偎无语时的宁静中体味那“不那么宁静”的生命。本文行文流畅,意境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其叙事简单,文字质朴,语言轻快流畅,洋溢着积极乐观情怀并能使人有所感悟。此文作为略读课目,其旨应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二教师学生特点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收获更大的效益。对于学生来说,对课文理解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以及对文字独特的理解。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体悟,多给学生朗读、思考、发表自己见解感受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生活条件的优越,很多孩子对亲情的体验不是很深刻,把家长对自己的关心看作是理所应当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把学生情感的激发出来,让他们用心灵去感悟,作者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
  三目标设置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2).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万籁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学习运用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的学习方法;并且写上批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中蕴含的意思.
  五、教具使用:
    彩色粉笔、图片.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播放舒缓的音乐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和画面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自主感悟的境界。同学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在享受幸福和温馨的时刻。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美国作家回忆了自己八岁时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坐在门廊世界上感受万籁俱寂的乡村夜色时的独特体验。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格拉迪.贝尔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轮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
  (三)、回忆方法,自学课文
     回忆我们学习前两篇课文的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的学习方法。
    3.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说一说文中“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相关词句,读一读,了解文中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6、想一想,作者都感受到了谁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7、文中所描写的作者的感受,哪些是“我”当时的体会,哪些是“我”后来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学生运用上节课学习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找出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感受。
    2.小组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领悟情感
    1.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板书:“我”、动物、植物
    2.“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1)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中,“母亲一只手拉着我挨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
       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理解。
       (结合文字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深刻感受那种温馨的场景,动人的画面。)
     2)、小结:这是多么温馨的母子相依图呀!(板书:母子相依),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那种幸福、美好的感觉,可千万别打破这宁静的画面呀!
    3.“我”联想到的动物、植物。
     1)、师:小格拉斯?贝尔沐浴着月光,偎依在母亲怀抱里,感受着乡村月夜的宁静,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呀!那么,那些动物、植物们呢?(指生读文中描写动物、植物的文字)
     2)、交流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在学生交流中指导体会读书。
       在这种宁静的气氛中,却依然蕴含着一种生机,从文中“奔跳”“欢笑”“悄悄生长”可以看出小动物们的活跃,而那些桃树、梨树、野李子树等也都显示了生命的成长。(出示小动物们的活跃,和那些桃树、梨树、野李子树的生长的动态画面来感受生命的律动。)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你看见的将是一个个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
       “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它在活动,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可出示这些植物花谢结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过大自然的抚爱,不断的成长壮大,这是自然的奇迹,是自然孕育了世间这么多可爱的生命!)
     3)、师:这是多么热闹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呀!同学们,文字是有声音的,它在告诉我们,动物在奔跳、欢笑(板书:奔跳、欢笑),植物在萌发、生长(板书:萌发、生长),你怎样把这种声音通过你的朗读来传递出来呢?(指生朗读)
   4.“我”解释的生命。
    (1)、教师通过过渡语言,引导学生接读第六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
       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小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星星雪松——被迷住了  
         小鸟啼鸣——说不出的高兴  
        母亲的手臂——安全、舒坦
      (这一幅幅画面讲述着一个共同的结果: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小结:当你发现生命力在涌动时,你就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这无边无际的宁静,这迷人的夜晚,这美好的感情使八岁的孩子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这就是生命。在母子相偎无语时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体味到那“不那么宁静”的生命,因此八岁的那个晚上,那段“待了很久,谁也没有说话”时间就成了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六)、回顾全文,拓展写作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配乐诵读课文。
   2、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
   3、师: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往往是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组成的,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从生活的细节中感悟生活。其实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当你发现生命力涌动时,你就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那么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值得回味?
    预设:
    有的谈到生病时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有的谈到写作业时奶奶为他轻轻关上房门;有的回想起生日那天和家人一起吹蜡烛……
    师:其实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就在我们身边,你感受到了吗?它又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呢?请把你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七)随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 的目光  (   ) 的躺者
     (   ) 的清香  (   ) 的走来
     (   ) 的生长  (   ) 的举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手脚动作很轻,尽量少发出声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