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

  ◆谈“优点”

  如果我有优点,我只讲勤奋。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今天我跟年轻人讲,下海出国我不反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是问题是,我们世界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传下去,还是靠几个人甘心坐冷板凳的,赶热潮的人多得很,坐冷板凳的人就少得很。

  ◆谈“工作”

  工作是我的第一需要。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我的生活习惯就是不停地工作,习惯。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谈“处世原则”

  一个“真”字示人。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三、阅读链接

  赋得永久的悔(节选)季羡林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第七课《彩色的翅膀》

  博士政委守西沙(节选)

  ──网络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军驻西沙某部政治委员

  【政委】: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到人民网与大家交流非常高兴。很愿意回答大家所提出的问题。也欢迎大家有机会去我们西沙看一看。

  【网友】:政委,西沙是不是你的世外桃源?

  【政委】:从地图上看西沙在北京的正南方,约2 000多公里,处于南海中部、北纬15度左右的位置上。大约有31 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它由30多个岛礁和浅滩组成。现在西沙海域的全部岛屿都是由我们管辖。西沙自然风光非常美丽。椰风海韵,空气清新,年平均温度在26度。西沙经过十几代军民的共同建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蛮荒小岛成为一座座海上花园。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交通状况也比过去便利许多,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的进展,现在能通程控电话、手机,并可无线上网。

  【网友】:岛上蔬菜能有多少产量?岛上可以上网吗?

  【政委】:西沙属于珊瑚岛礁,不适宜种植蔬菜,但是我们靠战士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垫出了34亩菜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蔬菜能够自给,当然遇有风浪和台风,蔬菜的种植受到影响时,还需要大陆补给一部分。

  【网友】:请问战士思想状况、文化生活、生活待遇如何?大家能安心守边吗?

  【政委】:在西沙服役最容易感受到什么叫爱国,因为爱国主义在西沙体现得最为具体,最为实在和真切。目前,广大官兵思想是稳定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比较丰富多彩,虽然不能和大陆特别是大城市相比,但是苦中有乐的乐是其他人很难体会到的一种乐。

  【网友】:一些文学作品或记实文章说西沙很苦,简直不是常人呆的地方,请问现在好些了吗?淡水和蔬菜充足吗?

  【政委】:西沙主岛饮水主要靠雨水,其他各小岛都要从大陆运水。蔬菜供应可以部分自给。

  【网友】:请问嘉宾,西沙能不能上网?能不能打电话?能不能建一个直播网站,让我们见见真正的西沙风景。

  【政委】:西沙所有岛屿的官兵都可以和家里直通电话。西沙永兴岛开通了联通和移动。西沙内部的网络已经建成,中央电视大学八一远程教学网已经在西沙开通。西沙医院可以通过网络请北京专家同步可视会诊疑难杂症,甚至指导手术。西沙每天可以从卫星下载当天的图文信息。

  【网友】:如果让你在那干20年,你高兴多?不高兴多?

  【政委】:我已经服役36年了,再干20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愿意送你一段歌词以表达我和西沙人的情怀。“为什么我们守着清贫谈富有,为什么我们远离欢乐不言愁,为什么我们抛洒青春不吝啬,豪饮孤独当美酒。为什么,为什么,不要问我为什么。你不说出来我也不开口。太阳疼爱我,月亮抚摸我,还有一支钢枪沉默在肩头。”

  第八课《中华少年》

  李少白 笔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宁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儿童诗集《长胡子的娃娃》《捎给爱美的孩子》《小小蝌蚪会唱歌》《少先队活动朗诵诗》《淡绿的月亮》,童话集《大尾巴奇遇记》《傻熊多多的故事》等。还写过不少歌词,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来吧,来踢球》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

  岳家军中的勇少年岳云

  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岳云自幼习文练武,岳云的母亲岳夫人一见儿子习文就高兴,一见他练武就不高兴,生怕他早早离家出征。
  一次岳云和姐姐、众少年在庙前练武,适逢下雨,他们跑入庙中,岳云睡着了,他练武心切,梦中还念念不忘上阵杀敌。天色已晚,岳云回家后见母亲生气,就跟母亲讲起为报效国家的历代英豪。
  此时金兵偷袭岳家庄,危急关头,岳云请求出战,祖母同意了他的请求,命他带领村民、家将杀退金兵,保卫家园。村外,岳云带着众少年和金兵交手,金兵见是些少年,不免轻视,但岳云和众少年英勇、机智,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大胜回庄。
  祖母见岳云已长大成人,决定让他到牛头山投奔父帅。途中,岳云和关胜的后代关铃相遇,两人比武后结拜为兄弟。
  岳云上了牛头山,看到高悬着"免战牌",不明白为何如此,难道是战不过金兵!一气之下,挥捶砸碎了"免战牌",又敲起了军鼓。岳飞不知何人如此大胆,破环军纪,打乱了他的整个部署,立即升帐问罪。不料破环军纪的却是自己多年不见的儿子,他十分痛心,但为了整肃军纪,岳飞下令将岳云推出斩首。在众将的劝阻下,又听了岳云的慷慨陈词后,岳飞决定让岳云出马,大战金兀术的儿子金弹子,戴罪立功。
  岳云虽刚满15岁,在战场上他却像一个真正的武将一样,挥舞银锤,大战金兵,获得全胜。岳飞因岳云立功免罪。岳云这一仗的得胜,为牛头山更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他跟从父亲岳飞转战疆场,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风波亭上,他与父亲一起被秦桧害死。

  少年英雄夏完淳
  夏完淳是明末一位少年抗清英雄,被害时才十七岁。
  夏完淳的父亲叫夏允彝,他的老师,就是在当时很有名的陈子龙。夏允彝是明朝的一员大将,满清入关,明朝灭亡后,夏允彝和陈子龙一道联合起兵抗清。
  十四岁的夏完淳,就追随父亲和老师走上了抗清的战场。但终以无力回天,兵败后其父夏允彝自杀。夏完淳又随老师陈子龙加入吴易军,吴易军也兵败后,夏完淳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夏天,夏完淳被人告发而被捕。解送到南京后,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那最后一次庭审,主审官就是那赫赫有名的洪承畴。
  洪承畴早就知道夏完淳是很出名的江南“小神童”,为爱其才华,他想用感化的手段,让夏完淳能悔过自新,为清庭出力。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夏完淳明知堂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却指着洪承畴厉声说道:“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这番话不但让洪承畴啼笑皆非,更让他如坐针毡,一头的冷汗直往外冒。堂上的衙役们,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就告诉他大堂之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条,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掉。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如死灰。
  1647年九月,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被斩首。
  自故英雄出少年,他那报国驱虏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以身相践留名节的豪情,虽有免死之机,但依然慷慨赴死的大义,都将辉映千古!

  十二岁的使臣甘罗
  战国时代,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百般游说。经过三年的努力,燕王喜答应归附秦国,并且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永不叛秦。秦国也打算再派张唐前往燕国,做燕国的国相,企图与燕国联合夹攻赵国,扩大河间的土地。因为张唐赴燕中途必须经过赵国,所以秦王又让张唐顺便访问赵国。最好能游说赵王把河间一带的城池割让给秦国,不动刀兵,避免劳师靡饷。
  张唐受命以后,就拜访丞相吕不韦说,因自己进攻过赵国,怕报复。吕不韦很不高兴。甘罗闻讯找到吕不韦,自告奋勇前去劝说张唐。吕不韦见他小小年纪很不以为然,最后还是同意甘罗前去劝说张唐。甘罗让张唐与白起比战功,再让张唐比较范雎与吕不韦的权势,最后以白起不敢出征攻赵被范雎逐出咸阳死于杜邮的故事,威胁张唐,使之如梦初醒答应下来,但他终因惧怕赵王报复而没去。吕不韦准备奏请秦王派别人去,甘罗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到秦王那里毛遂自荐,秦王见眼前的这个小孩儿这么有胆量,这么有魄力,又听相国吕不韦谈到过他的行事,心中已有几分欢喜。便任命做使臣。给他十辆马车,一百人听他吩咐。
  甘罗一行来到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听说秦国使臣来到,急忙出城迎接。出乎众人的意料,从车上走下的是位少年。经过一番舌战,赵王对这个十二岁的孩子非常佩服。
  赵王十分畏惧秦国的武力。他知道秦国既然派人来讨要城池,是非给不可的。他命人把河间一带五座城的地图和户口交给甘罗,又用十分隆重的礼节款待甘罗等人。临别的时候,赵王又把甘罗送出都城亲自扶他上车,还赠给他黄金百斤,玉璧一双。甘罗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使命,而且满载而归。
  秦王对甘罗的表现大为赞赏,破例封他为大夫;不久又提拔他为上卿,把当年封给他祖父甘茂的土地全部赐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