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四步曲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穷人》一文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精典课文。文章写的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于是,如何有效的组织教学,既让学生感受到穷人的美好品质,又能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则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找“穷”字,激发学生学习之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一上课,我就把课题用较大的字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全班同学大声地读出课题,然后,我就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样的人才被称为‘穷人’”。没有钱的人。“没有吃、没有穿的人。”“家里条件差的人。”生活十分窘迫的人。”……学生凭借他们的生活经验立刻七嘴八舌地说出了一大堆看法。紧接学生的回答,我欲擒故纵: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这篇课文吧,看作者笔下的穷人是什么样子的。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在阅读时拿起笔,把文中出现的字圈出来,好吗?同学们立刻带着各自的想法进入了课文,而我则期待着他们的反应。终于,教室里的读书声渐渐停止了,可是没有一双小手举起来,倒是一双双眼睛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我。我故意装着不知:感觉如何?”“他们的生活真穷!”看得出来,所有学生的感受都是相同的。那么,请问你们在作者的笔下找到了几个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摇摇头:一个也没有!”“是呀,我紧接着抛出了我的真正用意,我们读完课文后都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人物的窘迫生活状态,然而,我们却没有在作者笔下找到一个字,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的写作水平高,写作技巧妙。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作者这高超的写作手法。

 

就这样,我用寻找字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兴致大增,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二、说“穷”境,体会“穷人”生活之艰难。

 

接着,我就让学生速读全文,自主、合作找出让同学们感受最深的“他们的生活真穷”的语句,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很快找出了表现“穷人”生活穷困和悲惨的语句:“补一张破帆”、“孩子们没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找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生病的女邻居没一个人照顾。”“在稻草铺上,在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一个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的语言,穷人生活的困苦、艰难、悲惨尽在眼前,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本课所说“穷人”穷的程度。

 

学生找出来后,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体会穷人的艰难。特别是说到西蒙被“穷”折磨而悲惨死去的那一段,非常感人,有的女同学在说这里时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既让学生感受了作者朴实无华的白描写法,又训练了学生的说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了穷人生活之困苦,唤醒了他们最朴素的同情心。

 

三、品“穷”话,感受“穷人”心灵之美好。

 

品“穷”话,即品读桑娜的内心独白和他们夫妻俩的对话。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去自主品读。

 

桑娜将两个孤儿抱回家后“脸色苍白”、“忐忑不安”,内心矛盾不已,以至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惶不定。本来,她在焦急地盼望丈夫从海上归来,此时却害怕见着丈夫。因为她深深的知道,这样做会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九个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一个人身上,这将是多么大的责任!这,才是桑娜担惊受怕的真正原因。

 

渔夫回家后,桑娜试探性的告诉他有关西蒙死了的情况。渔夫“皱起眉”,“脸色变得严肃、忧虑”,还“搔搔后脑勺”,十分明显,在收养遗孤的问题上,他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也是一个“穷”字在纠缠着他的心。“得把他们抱过来……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