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生:(读)。
  师: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电脑出示)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说?
  生:(略)。
  师:这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哪里是我们的天堂阿?
  生:学校。
  师:为什么?
  生:(略)
  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
  生: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
  生: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师: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生:(读)
  师:谁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读的真好,我们一起学着它的样子读这一段。
  生:(读)
  师:大家读的好,学的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的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生:想。
  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下课!

  简评:
  黄慧老师的《鸟的天堂》是一节情境教学的示范课,体现了情境教学的特点。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鸟的天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十分高涨。2,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情。《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黄慧老师在教学中表情始终是柔和、充满微笑的;不管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是指导朗读,她的语言始终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口诵心惟。3,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小组讨论,不失时机的点拨指导,及时对学生表扬鼓励,创设了一个拓宽思维、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4,重视了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一直把朗读作为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及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段学习时,也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品味语感,采用词语填空、解词、诵读吟味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词语的含义及运用的准确恰当。
  综合黄慧老师的这节情境教学课,我觉得她实现了“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的情境教学的阅读程序,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