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补充资料 深入理解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本单元是一组以介绍“名人风采”为主题的课文,共安排了《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介绍的人物离学生比较远,在讲解课文时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信中说:“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其实巴金爷爷的生命已经开花结果了,通过补充资料,学生了解到巴金先生捐给希望工程的钱款超过40万元人民币,这些钱都是他的稿费,巴老还与近10位外省市贫困学生结对资助,如今他们当中有好多人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但他们都不知道,当年资助他们的是巴金老先生,巴金是一位自称“乐者”的无名英雄,他没有出现在领奖台上,1997年以来他已先后捐款13次,累计达10万元。他每次来希望办捐款只署名“乐者”,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巴金爷爷本身就是一个乐于为他人奉献,乐于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自然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染,给学生深深地启迪。
  《钱学森》—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了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说“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在这五年的时间里,钱学森身在何方?又遭受什么样的待遇?经过搜集资料,学生知道了这五年来,钱学森在美国受押,人生失去自由,每天被美国联邦政府传唤审讯,人生失去自由,但他没有被吓到。五年来他一刻也不忘自己的祖国,一心想回国为祖国做贡献。从补充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钱学森那拳拳的爱国心。
  《詹天佑》一文讲述的是清朝末期,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难万险,主持修筑成功了京张铁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朴实通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由于课文内容离现代生活比较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悉,学生难以明白为什么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要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他们最后提出的条件是真的希望清政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吗?为什么说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若这些问题学生弄不明白,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难理解,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很难体会。讲解时,我补充介绍了相关资料——帝国主义阻挠的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中国没有出色的铁路工程师,技术落后,人才短缺,资金缺乏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了当时詹天佑接受任务时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帝国主义希望通过夺取铁路修筑权来控制我国的北部。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谁就拥有一系列的权利。正是为了不让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为了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铁路的任务。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理解了句子含义,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鞋匠的儿子》一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全文语言朴实易懂,通过人物的语言展现了林肯智慧、自信、潇洒的人格魅力,宽容、仁爱、正义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林肯的敬佩之情。为什么说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通过阅读资料,学生了解到林肯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维护了美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课堂上还让学生阅读与林肯有关的小故事,去感受林肯的宽容,仁爱与正义。通过对林肯一生的资料的阅读,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每个人难免要遇到挫折和失败,林肯面对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始终有充分的信心向命运挑战,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努力,他不愿放弃,所以他成功了。
  看来,适时、适当地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感悟人物的品质,有助于体会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