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之九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附另一个版本

                        第一课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