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会克隆》习作教学设计之一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设计思路:
  根据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提出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教学应以培养想象力为主要目标,在假设“我会克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想清楚克隆“什么”和“为什么”要克隆它。
  克隆“什么”是想象的具体对象,“为什么”克隆是想象的意义价值。教学的重难点在“为什么”。由此,本次习作教学大约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查阅资料或问别人,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步:把自己想克隆什么说给同学听;
  第三步:把自己想象成某个克隆动(植)物,通过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说明科学家克隆自己的价值。

  (二)导写过程:
  1、搜集信息,了解克隆
  课前,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克隆科技的资料,并把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张贴到教室,通过阅读、交流,让学生初步懂得两点:
  (1)“克隆”,是单亲繁殖复制生命体的技术;
  (2)“克隆”,具有繁殖和保存有价值基因的重大意义。
  2、师生对话,克隆什么
  话题之一:你喜欢的克隆动植物是什么?
  教师:科学家们卓有成效地克隆了好多动植物,想想,你喜欢哪个(种)动植物?先给同桌说说,再说给大家听。
  话题之二:你克隆了什么?
  教师:“克隆”是一项很意义的科学技术。如果你是一名克隆技术专家,你想克隆什么?你可以根据以下提示把你所克隆的成果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自己确定介绍内容,先说给同桌听。
  提示:类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健康状况主要特点
  教师巡视其中,及时提醒学生,想象须符合“单亲繁殖、复制有价值的生命体”的概念随时发现有创意的克隆内容。
  全班交流:我克隆了什么。
  3、现场自述克隆故事
  教师引言:
  在童话故事和卡通片中,最有趣的就是猫、狗、鸡、鸭会说话,小草、花朵、树木、鸟鱼也会说话,仿佛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有生命。其实,这是作者采用的想象手法,运用这个手法,能把这些事物的性能特点更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科学家曾经克隆了羊、牛、鼠、蛙等等,这些稀少的“克隆生命”一般都远离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对它们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怎样使想象变得具体和完整呢?让我们把脑袋“倒”过来,也就是说,从现在起,你就不再是你,而是你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那个被克隆的动植物了,请结合你所知道的克隆知识,以它们的思想和口吻写个“发言稿”,科学地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概况、本领、优点、缺点理想等等。
  “角色自述”(先各自准备5分钟,然后自述。)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克隆世界自述——我的生命故事”的字样,还聘请五六个“科学家”对发言的“科学价值”作鉴定。
  2、要求各位同学的发言要模拟相对应的克隆角色声音。比如,小羊的声音要细声细气,小牛的声音要浑厚低沉,大树的声音应该粗放和大气……
  3、如果是同一个内容里的两个或几个角色,可以合作发言。
  4、教师也应充当一个角色,发言的时间视现场情况而定,主要起诱导、示范、调整作用,并给现场增添热闹气氛。
  自主写作
  先请全体学生静心整理自己的发言内容,然后为自己的文章想二到三个题目,选取最鲜明、确切做文题。然后写作。
  要求学生注意,全文以某个动植物角色的思想口吻说话,所写的内容一定要与这角色特点相符合,它的本领和作为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习作点评
                     我是一棵小小树
                     董越(学生习作)

  我是一棵树,一棵被克隆出来的小小树。你肯定想不到,我有三个“树爸爸”和一个“人爸爸”的细胞克隆出来的。实话说,我被克隆成了苹果树的外形,樟树的驱虫相位,桃树的花果,还有的思想和感情。
  我名叫“阿尔特弥思”,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听科学家说,我至少可以活1百年。
  我诞生的经过很复杂,科学家叔叔先把苹果树上的细胞提出,把它的细胞核取出来,加入樟树和桃树各一半合成的细胞核,再把人思想和感情的神经嵌在细胞的外壳,最后把这个特殊的细胞植入苹果的种子里,我在实验室的园地里有科学家培育了两年,就破土发芽,十二岁的我,已经是一棵小小树了。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由于我木质很好,科学家担心我被人们砍伐而死去,所以在我的细胞中加了一点吸血鬼的复原能力,这样,即使人们砍去我的“身体”,我还会再生。
  我有着人类的思想和感情。谁要是坐到我的树下读书,做习题,我会用我的气味让他神清气爽,让他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喜悦,要是谁坐到我的树下纳凉、拉家常,我会用给他们轻轻地扇风,会摆动着树冠给他们带去馨人心脾的感受,
  我知道,我至少还有一百年,我要向我的祖先学习,造福人类。我现在已经学会开花,结果了。我开出的花又大又香,是分红色的,十分好看。我结出的果子,又香又嫩,其中的维他命元素很多,富有营养。

  将来,科学家还会从我身上提出细胞,大量培养我的孙。到时候,我就“子孙满堂”了,我想,我的子孙在沙漠上,荒野里,田地边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该是多好的事呀。这克隆技术就是好得了不起。(董越系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老师百字点评)

 快乐作文课堂
                         假如我会“克隆”
  (一)课前絮语:你想“克隆”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一起回忆《西游记》里孙悟空一“绝招”:他从身上拔下一根毫毛,对着它吹口气,说声“变”,眨眼间就“复制”出好多一模一样的“孙悟空”来。
  项这样的“复制”生命,科学家称之为“克隆”。当然,“克隆”生命,绝不象孙悟空使“绝招”那样容易。
  听说过“克隆羊——多利”的故事吗?科研人员先把母羊的一个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它变成空壳,然后从另一只羊身上取出一个细胞,把这个细胞里的遗传物质注入那个母羊的卵细胞壳里,使它成为一个新的卵细胞,再把这个新的卵细胞植入另一只动物身上培育,这动物生下来的,就是克隆羊“多利”,它和提供遗传物质的那只羊一模一样!
  此外,科学家们还成功“克隆”了牛、羊、鼠、青蛙等等。这些“克隆动物”都有这两个基本特点:一、它们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只继承“爸爸”的遗传物质,和“爸爸”一个样;要么继承“妈妈”的遗传物质,和“妈妈”一个样;二、它们可以在和自己同类动物身上生育,也可以在和自己不同类动物身上生育,而且都有生命。
  想象一下吧——假如“遗传物质”里富有极高的智商,极好的体质基因,那么,“克隆”出的动物也就聪明又健康;假如“遗传物质”里富有极美的体形,极勇敢的性格基因,那么“克隆”出的动物也就美丽又勇敢了!
  说到这里,你已经十分向往“克隆”,还会想象“克隆”出一个能干的人,请他帮助你学习、研究、工作,去完成艰难的危险的事业,这想法很不错。只是要提醒你:“克隆人”和“机器人”完全是两回事。“机器人”是在人为的控制下进行程序操作的无生命物体,,而“克隆人”是遗传了人的品质,后天不受人类控制的生命体。
  这可是极其复杂的事情!再想象一下吧,如果“克隆”出的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那我们这个世界会进步得更快;反过来,如果“克隆”出的是希特勒,萨达姆,那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很糟糕了!所以,假若你想成为“克隆专家”,你首先要讲究科学道德,让科学研究为人类文明服务。
  当然,“克隆技术”的发现和运用,对于保持和繁殖有价值的基因,有着巨大的意义,“克隆”这项重大的突破性科技成果,会使世界变得可爱而又奇妙!
  “克隆”,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美丽的想象。
  (二)课堂游戏:“克隆世界”群星荟璀
  意料之中,所有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克隆专家”。既然如此,我就请大家先思考回答:“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先把问题想完整,然后重点考虑,自己所“克隆”的生物有些什么意义。
  静静思考了三分钟,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大家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有的要克隆“树木、花草”,使荒原沙漠变绿洲;有的要克隆“珍稀动物”,以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有的要克隆“人体器官”,可以让病人早日健康;更多的要克隆“人”,希望更多名人、伟人来为世界服务;有一个同学竟然想“克隆”张老师——就是我,原因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象张老师一样微笑着上课,这个想法,着实使我又感动又震惊。
  同学们的美好情感和奇妙想象都编织在发言里。我深入地思考,怎样使这些看起来是一时冲动的“心血来潮”式的想象,能比较科学地演绎成对“克隆世界”的假设,以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呢?
  好的愿望,应该有好的形式来承载,好的形式,也因为好的内容填充而成为“创新”。,我找到了一个好形式,让全体学生暂时变为想象中“克隆角色”,并代替克隆的“一棵树”“一只羊”、“一头牛”、“一个心脏”、一个“张老师”来介绍各自的身世、能力、理想、愿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