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章中升华性的语句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0-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议论是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记叙文中,议论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是在关键处的画龙点睛之笔。《羚羊木雕》是经过改动的小说,看起来像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文章尾的那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让人读起来回味,其中的意味颇多,很值得推敲。因此,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一、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说出其中的意思。

 

师:试读“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感受“我”对这件事的认识。

 

生:不满。因为有个“全”字,“我”有责任,但不应该都是我承担。

 

生:“可是”这是个转折,“我”对这件事应该有质疑和思考。

 

师:你觉得这事谁应该负责任?

 

生:我、父母、万芳。

 

生:父母,是父母把羚羊木雕送给我,送我的东西,是不是“我”就应该有支配的权利,他们怎么能干涉“我”的使用呢?

 

生:父母,“我”把木雕给万芳,父母让“我”要回来,多没面子。

 

生:父母把钱财看得比“我”和万芳的友谊还重,父母是不对的。

 

生:父母不理解“我”,“我”和万芳是从小长到大的好朋友。

 

生:“我”把木雕送给万芳前应该征求父母的意见。

 

生:我觉得“我”有责任。一条裤子与木雕相比,“我”不知轻重。

 

生:“我”把友谊看和比父母还重,这是不对的,父母是能为我们付出一切的人,别人是不可能的,亲情比友情重要。

 

二、换位思考,深入理解“我”的思想。

 

师:大家的观点不外乎对友谊、金钱和亲情的认识,怎样才能避免父母逼着“我”要回木雕的结果出现呢?

 

生:父母应该事先告诉“我”,木雕很贵重,不能送人。

 

生:对贵重东西的处理上“我”应该征求父母的意见。

 

生:“我”把木雕送给万芳的时候应该衡量一下,是否合适。

 

生:事情发生后,“我”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交流一下,希望他们能理解我。

 

生:父母送我木雕的时候应该告诉我,木雕是放在“我”这里,但不可以送人。

 

师:父母为什么把贵重的木雕送给我?

 

生:木雕不仅贵,也是父母对我表达的爱。

 

生:“我”不理解父母的爱,父母和孩子应该多沟通。

 

三、追问,探究思考,获得提升自己的认识。

 

师:除了“我”父母认为应该要回木雕外,还谁跟父母的认识是一致的?

 

生:万芳的妈妈。

 

师:你又有发现呢?

 

生:大人的认识是一致,他们与孩子不一样。

 

生:孩子把情感看得更重,大人好像更多看重的是金钱。

 

生:大人的世界很复杂。

 

生:孩子更纯真。

 

生:父母与孩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生:父母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想。

 

生:孩子也应该从大人的角度想。

 

生:他们之间缺少理解。

 

生:父母在让要孩子要回木雕的时候,没有想到孩子的信誉问题。

 

四、深入思考,写读后感。

 

附:

 

今天课上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课堂上同学们就这件事情是谁的责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陷入了深思。文章最后一段“可,这能全怪我吗?”把文章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说起来,这件事大家都有错,爸爸妈妈事先没提醒作者木雕的珍贵,作者冲动轻率造成了恶果,而万芳也不该喜欢木雕。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大家又都没有错:如果这件事没发生,爸爸妈妈会如何呢?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喜欢一件东西,作者又有什么理由不送?而且喜欢是人的天性,万芳又岂能左右?可见,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全然相反吧。(延欣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