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章中升华性的语句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0-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这个故事,我从作者的角度,首先想到的是父母的不对。“我”只是个孩子,父母一是没有和“我”说清楚木雕不能送人,二是父亲既然把木雕送给了我,那木雕的使用权由我,别人不用插手。因为父母重利轻义,不了解孩子的感受,逼迫“我”向最好的朋友反悔,做光彩的事。有人说“我”对万芳的友谊不够深,还没到宁死不去要回木雕,挨揍也值得的地步。但是,假如我不去,挨了打,父母会善罢干休吗?“我”是一个重情义,也是很乖巧的孩子,但是她选择了亲情而不是友谊。万芳则是一个重感情,仗义的小姑娘,看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孩子也有真挚纯洁的友谊。(常奕瑄)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羚羊木雕》。它主要讲述了:爸爸妈妈要“我”向好朋友万芳拿回送给她的羚羊木雕,“我”拿了回来木雕。文章最让我难忘的是当“我”被父母逼迫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我”的动作、神态和表情都真实体出了“我”当时的心情,“我”是难过、伤心的。当“我”拿回木雕往家走时,对环境的描写反映出“我”的心情是悲伤、无奈的。这时,万芳来到“我”的身边,体谅包容“我”,也看出万芳很仗义,她和“我”有很深厚的情谊,这种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换来的。但是父母却不知道“我”和万芳的情谊,只看重木雕的贵重,不理解“我”的内心。父母是重财轻义的,是不尊重孩子选择的人,由此看出孩子们单纯,重视友情,而大人们则看重物质和利益,重财轻义。文章结尾用一句话结尾,引人深思。我认为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沟通,就会避免许多误会和麻烦。家长和孩子应该互相理解体谅,了解对方的内心并尊重他们的做法和选择。(胡梦祺)

 

我认为友情比金钱重要百倍,一个像万芳这样的真心朋友是难得的。有几个朋友能像万芳那样哪怕自己被罚也要帮助“我”。在父母心中珍贵的东西,大概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羚羊木雕。然而,在我看来文中的“我”与万芳之间的友谊才是那个木雕无法比拟的。当我读到万芳跑出家把小刀放在“我”手上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时,万芳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节有意义的课,让我知道,也让我铭记友谊是最重要,不要伤害与你关系最好的好朋友,因为她是一种财富,是你黑暗上的一盏灯。(闫馨羽)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不禁庆幸我身边还有一些关心的朋友。但我不禁有些顾虑,毕竟现在真正的友情又有多少呢?但我为文中的那个万芳的大度、真情而赞叹不已,我会为有这样一个朋友而高兴,当然,我更希望着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乐到永远。(李佳洹)

 

课文主要讲了“我”将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可爸爸和妈妈逼“我”要回羚羊木雕,万芳将木雕还给了“我”,可“我”却为对万芳反悔而感到羞愧。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万芳非常仗义。作者上体育课时裤子破了,万芳便把她自己的给了“我”,因此受到了惩罚。她和“我”的友情也非常深厚,所以“我”才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同时,对于这件事的发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件事的发生,原因都不会只在一个人身上。所以我以后如果犯了错误,也不把责任都推给别人,而是要检讨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吸取教训,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张瀚驰)

 

当读到结尾的时候,我真是百感交集。最后,“我”问了一句:这能全怪我吗?这一句话中,不仅包含了“我”对朋友反悔时的愧疚,同时体现了“我”其它的心理状态。因为“我”想表达的是责任并不在“我”一个人, “我”对父母强加拘束的不满,“我”大了,自己的事能够处理,再多的金钱也抵不上两个人的友谊。而父母为了名贵的木雕,造成了两个人的无奈与尴尬,这种行为或许出于父母的爱,但我觉得父母不应该,限制“我”的自由,妨碍朋友间的关系。(王昊宸)

 

对《羚羊木雕》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课堂上学生们激烈的争论,积极地动脑思考,在讨论中形成了对问题的认识,明白了理解、沟通的重要性,亲情、友情与金钱的关系。我想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应该得到了提升。我也意识到,一个好的提问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个好的的提问,源于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能真正地理解议论这种表达式的效果,从而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对议论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