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0-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了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走进那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圈出来,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划下来。

 

3)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3.老师总结

 

(三)概括文章的主题

 

(四)自学指导

 

第一步:读、析(读析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的过程)

 

要求:

 

1.细心的品读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读出来,要读的抑扬顿挫,读的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例如:春花图,尽管景不在这里,但要读出来,让同学们感觉到花儿盛开的样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彻,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准确生动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 、文章的主旨句、内容……)

 

3.品味语言:

 

1)四人一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 、段落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2)最好用这种方式:(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什么)当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

 

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悬”字用的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上星星的状况。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3)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4)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因为它是本文的主旨句,这句话是作者的座右铭,也是今天每个青年学生得以成才必由之路。

 

第二步:悟

 

悟即感悟(学生才艺展示的过程,学生即兴自我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旨,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的过程)

 

本文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春”,表达了对春的热爱赞美之请,与春有关的知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你都可以用你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变成你自己的作品。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进行创作:(仅供参考)

 

1.描写春天的词语。

 

2.描写春天的诗句。

 

3.与春有关的俗语、名言、警句。

 

4.如果你的歌唱的比较好,唱一首赞美或描写春天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