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引导自主学习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课件/2020-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省宜昌市作为全国第二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自2002年9月正式进入课改以来,可谓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和从前有了很大不同。但是,由于教师长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尽管在新课程理念上得到了更新与充实,但真正落实到课堂,特别是很多具体的教学细节上,仍然难以脱去“单方面教”的痕迹。

进行新教材实验的老师,每个人都应该多想想,知识是你直接“给”学生的,还是经过了真正的“引导”呢?在新教材实验的课堂里,我们常常听见,一些关键问题的讨论,最后的“精彩答案”仍旧出自老师的口。新课程多么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谈出来的呀!显而易见,经过了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钟,都是有效的,学生的智力渴望接受挑战,学生的思维渴望接受碰撞,我们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出这种碰撞,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激发创造的欲望。因而,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是“引导”的价值所在。

在前几单元教学中,我也曾大胆尝试探索学习方式,力争做与学生合作的伙伴和共同的学习者。但仍感到没有完全放开手脚,有一定程度上的担忧与困惑。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关于“教学过程”的一段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进行第四单元的学习时,我决定自己不直接讲授课文内容,不直接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和见解,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要求,并给学生方法引导,从而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实践。

第四单元反映的主要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安排了五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从编者的角度说,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实现以下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索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为了通过学习达到这些目标,我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指导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栏目,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

1. 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自读摘抄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段落并作适当分析。

3. 加强课内外联系,进行资料搜集,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4. 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了解研究本单元涉及的科学知识和本单元运用的语文方法,把握语文与科学的关系。

5. 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取长补短,启发思维。

6. 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筛选、归纳、设计、写作,完成一份读书报告,报告栏目参考:

①报告封面题目自拟,应符合要求,可手绘或电脑设计;

②单元扫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课内容;

③词海语林,本单元生字词积累及好词解读;

④品味精彩,本单元课文及相关文章中精彩词句段的摘抄及评点,运用语文手法、体现语文特点的优美句段的赏析及仿写;

⑤快乐链接: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筛选与本单元相关的作者、作品、知识等资料;

⑥探索快车:鼓励同学结合练习及阅读心得,大胆质疑、探究,并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⑦交流在线: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积极讨论的学习环境,鼓励互通有无,交流阅读资料及体会;

⑧设计方略:在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学实践,结合七年级学生特点,设计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⑨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联系阅读与生活实践,自由抒写,创意表达,使阅读与写作互动,提高综合能力。

写作参考题目:

   化石的诉说》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与     的故事》

《我作为   的一天》

《站在月球上》

《科学带给我     

《关注科技新发展》

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又给了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同学们既觉得有法可循,又对本单元的学习充满了好奇,激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我首先安排学生预习,用一课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为阅读扫清障碍。

其次,利用两课时指导学生登陆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如人教网WWW.pep.com.cn月亮网站WWW.moon.com.cn等等,学生了解了上网方法及查询方法,通过自我查询,获取了积累信息的方法。

再次,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单元重点,有机地筛选、组织材料为我所用,提高了归纳、概括能力。并在有关资料的启发下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深入研究品析。老师也参与交流答题,谈出自己的感受,与学生同读、同议。学生最后将内容化为文字,抒发独特的个性心得。

最后,进行编辑、统稿、美化,并举行了“走近科学──第四单元读书报告会”,对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体验,极大地开阔同学们的眼界,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宝库。

翻阅着几十份读书报告,就像一位母亲欣喜地感受着孩子们求知、探索的心。那一份份制作精美、凝聚思考与探索的读书报告,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从封面看,无论是手绘还是电脑设计,各具匠心,画面或雅致、或简洁、或明朗,仅从报告题目看就可窥见一斑,如《在科学中寻找语文》《走近科学》《科技之声》《感受科学》《走近科学的殿堂》《打开科学的大门》《科技在线》《充满文学与科学的空间》等,可谓妙趣横生。

报告内容详实、具体,八大板块各具特色,小小插图点缀其间,使版面生动活泼。最精彩的当数“快乐链接”,在这一部分里,同学们有了较大收获,知识面极大扩展,阅读了许多相关资料,这些东西仅靠老师教,是不易获得的。如《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登月计划”》《赏月诗词集锦》《化石之音》《云》《名家解读》《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法布尔传略》《昆虫记》《轻音乐演奏家螽斯》《月球概况》《月亮传说》等等,十分丰富。在这一板块里,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收集资料的方法,还学会了筛选、归纳的方法,同学们在收集的时候并不是盲目摘抄和下载,而是选取贴近课文、贴近同学生活、喜闻乐见的精典内容,真正做到了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