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领航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厦门信息学校创办于经济特区成立时的1981年,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而蓬勃发展,是国家级别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福建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确保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砥砺前行。坚持“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化特色专业,进行信息化特色教育,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育大批职业技能人才的同时,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快速发展和品质发展。

    “亲产业”建专业

    信息化教学显特色

    厦门信息学校现在有着国家示范中职校重点建设专业即“计算机应用”专业,还有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应用4个专业。通过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的建设,已形成了文化创意专业群、现代商贸服务类专业群、电子信息产业专业群、建筑专业群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等五大专业群,打造了学校专业的豪华阵容。这些专业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依托,为学校特色品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学校开办有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土木水利类、财经商贸类和教育类等八大类18个中职专业、9个“3+2”五年制大专专业,正积极探索“3+4”的本科办学模式。这些专业设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为以信息为“龙头”的学校,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到领先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发挥信息化优势,顺应形势,线上教学开展得红红火火。学校精心策划由教研组长牵头提前做好技术调研和平台测试工作,各学科教师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妥善制定线上授课计划。同时,针对制图科目学业考试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统筹、重点突出”,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及时将教学资源适当倾斜至“土木工程识图与制图”等与学业考试相关专业课程上,专业教师还主动适应网络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备课组组织教师对课程重新进行章节划分、知识点提炼,并制作成每段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课程,方便学生学习掌握;同时,将课程进行合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学科知识点。

    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直播等信息技术实现全部开课。除了开展线上教学,学校还开展线上教研。延期复学以来,厦门市中职德育庄铭星名师工作室开展5次线上教学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工作室带教教研组厦门翔安职业技术学校思政教研组的教师,以及厦门信息学校和对口帮扶校的宁夏交通学校思政教研组教师参加了活动。在其中一次的教学教研过程中,由工作室成员、厦门信息学校思政课陈韵汐老师开设了一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线上公开课;工作室核心成员、厦门信息学校副校长林丽芳老师进行“如何评课、议课”的讲座;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庄铭星校长,进行总结并点评布置了本学期工作室的工作构想。大家相聚云端,特别是创新性开展了“闽宁结对子学校”共享交流,让教学教研收获满满。

    这是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驾轻就熟地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一个缩影。

    学校致力于打造数字校园,构建现代职业学校。作为厦门市“首批智慧校园”20所试点校之一,学校结合网管中心搬迁、扩容和提升,依托“大数据+微服务”“一云多端”,建设形成平台支撑、业务融合、数据驱动、智能治理和智慧服务的智慧校园模式,以教育智慧引领个性发展,突破教育瓶颈,实现信息化转型之路,彰显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制定并逐步完善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经过3年多的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与实践,形成了“1234(一个创新、两个平台、3个实现、4大核心)”的建设成效,即创新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模式;建设立足于服务为导向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大厅平台,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从建设独立业务系统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实现从提供技术和平台服务向提供数据驱动服务的转变,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以人为本的转变;打造“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4大核心功能为主的校园新生态。

    校企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多元化

    学校依托担任的厦门电子信息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和冠名班等协同育人机制,在保障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学校形成富有特色的“12345”办学机制,即以一个职教集团(厦门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为校企合作平台,依托两类公共实训基地(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和厦门市职工学堂)开展社会培训,合办校企合作3类班级(冠名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重点建设4个专业群(文化创业专业群、现代商贸专业群、电子信息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校企5个方面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通过推动校企融合,实现校企“双赢”。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持续推进“订单、冠名、学徒制”3类52个班级的校企合作形式,共计2000多名学生,占总学生数的51.26%,其他相关专业参照现代学徒制方案实施人才培养,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双方进行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拜师仪式,学生代表向企业导师鞠躬献礼。学校还强化“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与厦门联发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这已成为学校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的一个侧影。

    学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在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智能财税和传感网应用开发等5个领域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逐步推进“书证融通”。

    强化中高职贯通培养工程,与5所高职院校合作开展9个专业、10个“3+2”五年专班级。学校贯通岗位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认知—单项训练—跟岗—综合训练—顶岗”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课时占比约60%。学校还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毕业生信息跟踪系统”,让顶岗实习管理实现信息化,使专业岗位群契合率达到全部。学校还着力提升竞赛水平,2019年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奖牌数进入50强,位居全国第38位。

    “点燃心灯”育人工程

    为学生发展奠基

    在厦门信息学校的教学楼里,上课时间,有学生在教室外面扫地、拖地,这是学校开设劳动技能实训课的一个典型场景。学校创新实践“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劳动育人”的理念,为推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从2014年起开始探索实施学生“劳动技能实训课”,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参与劳动,一周30课时,“劳动技能实训课”成为学校一门特色的课程。

    厦门信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庄铭星说:“学校特别注重劳动育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就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强化劳动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项实践创新就是“6S管理”。“6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和安全,已成为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借鉴企业“6S管理”经验,学校对实验室所有物品定点、定标,并将标准图示化。学校的“6S管理”还延伸到了宿舍。在学生宿舍区的门前,醒目地写着宿舍“6S管理”的具体规定。在取得管理成效后,现已逐步拓展到校园内的其他教育教学场所。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创新“点燃心灯”育人工程中,坚持“一开”“二光”和“三化”的育人方略。“一开”即开启心智,“二光”指打造阳光的教师、点燃烛光的学生,“三化”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文化和校园文化。通过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根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校打造“舞龙舞狮”品牌社团和“书香墨香”示范校园,并获批为厦门市首批书香墨香校园建设示范性学校。同时已打造出富有学校特色的“升旗台文化、师陶园文化、廉政文化、石头文化、灯光文化、语言文化、管理文化、文体文化、企业文化、环境文化”的十大校园文化。

    总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在持续“做优国家示范校、做精福建示范校、做强特色文明校”的基础上,近年来已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双特等奖三连冠、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福建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项目培育示范校等,并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奖牌总数位居首位。学校还获得了“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厦门市总工会首批职工学堂和2019年度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等一系列荣誉。

    (吴明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