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2020中国教育发展观察(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家庭和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家庭和谐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意见》强调“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为此,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劳动教育,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机制,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从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角度看,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随着2020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意见》的配套文件,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落实方案,不仅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框架和价值定位,而且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和关键环节。有了实施路线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之目标,必将指日可待。

    (作者王晓燕,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

 

     学校体育

     扎实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关键事件

    2020年8月以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凸显着国家层面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强决心。学校体育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智慧支撑,也需要身心健康的人力资源支撑。

    近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持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优化,平均每年增配约2万名体育教师,师资配备状况整体改善;保障条件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平均达标率超过90%,体育器械配备平均达标率接近95%;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开齐开足率超过70%,逐步构建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学校体育年度报告、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学校体育质量监测以及体育综合评价办法的评价制度体系。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正当其时,其聚焦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明确了学校体育总体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22年,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为了保证目标的达成,还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三个引领性的重要改革举措。一是提升了学校体育的站位,前所未有地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明确了学校体育的重要价值和使命。二是从组织领导的角度强化了政府责任,从法规建设的角度作出了制度保障,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同时,要求完善学校体育法律制度,研究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鼓励地方出台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三是从调整指挥棒的角度,直接明确了体育考核、考试的改革方向,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为了解决学校体育难点、痛点问题,对关键环节精准施策。为保证体育课开齐开足,提出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出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补齐短板,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提出要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为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问题,提出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互促共进机制;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出要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为保证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要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和国家、省、市、县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和人才选拔制度,深化体教融合;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伤害和意外事故风险,解决学校后顾之忧,提出要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透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可以听见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然全面吹响。随着配套文件和具体改革措施的落实,学校体育必将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作者吴键,系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

 

    学校美育

全面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键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美育经历了重启、发展、改革和体系化建设几个阶段,进入新时代,学校美育又面临新的历史机遇。2020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印发,描绘了未来15年我国学校美育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宏伟蓝图。和以往的政策相比较,其站位更高、系统性更强、保障力度更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动学校美育升级转型的意志和决心。

    进一步深化了对学校美育的认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丰富了美育的内涵,深化了对学校美育功能和地位的认识。一是美育不仅仅是艺术审美教育,更不只限于艺术技能教育,还是心灵教育、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从而超越了狭隘化的美育观,走向了融合或综合的大美育观。二是对美育功能的认识上有所拓展,在注重个体精神享用和发展功能的同时,关注美育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功能,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进一步提升了美育的地位。改革开放后,有关教育方针的表述中曾一度不提美育,把美育视为德育的组成部分或有效路径,而今学校美育被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标志着学校美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性要求。

    构建了更为系统的学校美育体系。《意见》系统构建了适合新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学校美育体系,提出了学校美育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清晰详尽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明晰了新时代深化美育改革的方向、方案、方式、方法,明确了未来3年和未来15年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在学校美育工作内容上做到了全覆盖,并体现出融合、整合、衔接和一体化设计的思想,从课程、教材、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改革、学科建设、教师、硬件设施、社会资源、薄弱学校帮扶、社会公益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论述了如何改进美育工作。《意见》也系统提出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措施与方法,为未来学校美育开展提供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实践的观念指引和操作指南。

    加大了学校美育改革的保障力度。《意见》的保障力度空前。一是颁布的规格最高。二是《意见》中提出了一些加强学校美育的刚性要求。例如,明确指出要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提出了推进中小学美育评价改革的具体措施,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要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等学校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美育教师要占有一定比例等。三是组织保障的力度空前。首次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学校美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学校美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视法治保障,首次提出鼓励地方出台学校美育法规制度。首次提出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回顾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意见》既凝聚了人们关于学校美育发展的共识,又开拓性地提出了新时代的美育发展观,做到了方向性、前沿性、学理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面向未来,《意见》必将成为我国学校美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唐汉卫,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