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如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实践表明,产业学院能有效解决高校与县域发展的深度对接问题,能有效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精度。对高校而言,通过设立县域产业学院,可以加强与地方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争取县域政府和企业对产业学院的稳定投入,依托产业学院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推进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师资与地方产业的互动,提升高校科研转化与横向服务能力,建立起高校内部学科性学院与产业学院相对应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快高校内部机构设置的变革,加快高校面向市场、开放办学进程,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对县域政府而言,利用县域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闲置校区的改造,设立高校产业学院,也能有效盘活县域教育资产,增强县域创新发展能力。因此,县校、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高校县域办学模式,有着办学资源需求小、地方投资规模小的优势,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优化高校县域办学。与改革开放后中心城市办大学、高教园区建设等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更多体现政府意志不同,以县域办学为特征的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更多体现出市场机制的特点。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观点时指出: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不等于大众化、普及化的实现,高等教育系统必须进行深刻的结构、功能转变,才能适应这种增长,否则就会阻碍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迈入普及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抓住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机遇,优化高校县域办学,有序推进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市场机制主导下的县域办学高校,也需要进一步找准发展方位,结合区域特点及时调整自身的专业学科与办学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走分类办学、特色发展的新道路,进而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具体来说,一是要面向地方培养县域发展需要的人才。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强符合区域人才需求的主导专业,做优一批支撑专业,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力度,支撑引领县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二是要立足地方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应以地域特色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立足点,优势特色学科的选择要从“竞争选优”向“择需布局”转变,真正把区域发展优势转化为高校学科优势。三是要协同地方建设“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着力点,推动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开辟校地合作的新渠道。四是要导向地方构建社会服务工作机制。以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服务机制建设为突破点,深入推进地方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外,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通过教师岗位聘任、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等校内评价机制的改革来推进学校与县域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形成我国县域高校发展与县域城镇化建设互融共促的新格局。

    (作者系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纪委书记、宁波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