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时代有灵魂的卓越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学在华中大”的品牌更响亮,华中大的师生在课堂内外共同努力。 在网安基地黄鹤网络靶场,学子们朝着成为护卫国家网络安全的创新型人才而奋进。 在第三届“光谷杯”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中斩获特等奖的华中大学子与参赛作品合影。 “森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初秋风景如画。 华中大学子泛舟喻家湖。 《只此青绿》导赏会上,学子向专业演员学习“青绿腰”。 在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学子们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一条龙”,打造自己的专属创意产品。

    骄阳似火的武汉因为8月底的一场骤雨凉了下来,走进秋天。此时,就在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大”)迎来了又一批“新鲜血液”。2022级的本科新生与研究生新生,怀抱对未来的理想与憧憬,走进“森林大学”,开启人生新篇章。

    其中却也不乏“老面孔”。在这个迎新季,保研本校、来自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实验班的8名学生,正骄傲自豪地给初来乍到的新生介绍着学校。他们是这个升学率达到96%的实验班级中的一分子。他们的众多同窗好友正带着母校诚挚的祝愿,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谱写青春灿烂乐章。

    他们是华中大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建校70年来,华中大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共和国同行,与新时代共进,扎根中国大地,深度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了70余万名毕业生,为国家的工业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华中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出台《本科教育50条》《研究生教育50条》等系列文件,努力办好本科教育,让研究生站在创新前沿;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新时代有灵魂的卓越人才。

    德育:思想引领,筑牢青年信仰之基

    坚持德育为先,让思政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

    西五楼的智慧教室里,学生正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杨勇教授“电路理论”的课堂上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这门课正是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电气本硕博2001班的金朔宇清楚地记得,讲到交流电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杨老师给我们讲了火神山医院建设背后的故事。当时电力保障团队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了两条10kV线路的迁移,抗疫战场上有大量电力人的付出。杨老师的讲解,让原本枯燥的专业课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我们的专业自豪感提升了,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定了。”

    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专业知识讲授,学校“电路理论”、第二临床学院“医学导论”、物理学院“引力实验原理”等获评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近年来,学校一方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选树典型、凝练品牌等方式,有序有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学校主编出版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国内首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广受好评。另一方面,思政课是培养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面向本科生开设7门思政必修课程,打造博士生精品思政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还开设了“深度中国”“百年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伟大抗疫精神”4门选修课。

    此外,学校党委坚持遵循规律,坚持育人导向与问题导向,久久为功,守正创新,不断形成思想政治特色品牌。结合院系学科专业特色,推进“一院一品”思政项目建设,将教育教学与学生工作统一起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结合重大时间节点与学生成长关键阶段,持续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石榴籽合唱团”等思政品牌工作,形成“浸润式”思政教育模式。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智育:打造“特区”,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探索学科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解决关键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

    在一次分级通关综合课程上,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201901班的邱士煜了解到,除了以往课堂上一些简单的密码学算法外,还有可以抵抗未来超强算力的格密码算法和可以自证身份的IBE算法,这些功能丰富的算法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在与教师交流后,他和其他同学进一步开展研究,把研究成果用在提升电子邮件安全性能上,成果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成立的人才培养特区,与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极具特色的“网络安全学院+网络安全产业谷”模式。学校将该院列为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设立网络安全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学院大力实施分级通关式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在本科教学中系统性推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安全专业院校。

    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为代表,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核心要素建设,建设了一批人才培养特区,如启明学院、光电信息试点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国际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同时,学校加强平台建设,投入上亿元升级建设智能制造工程训练实践平台,真刀实枪、真材实料地加强工程训练强度和时间,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008年学校与业界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启明学院,创建多学科交叉育人环境。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创新机制、学科交叉、拔尖示范”的办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性实践和创新性科研。

    面向未来新工科。华中大是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新成立的未来技术学院,着眼于未来科学技术原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学院融合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A+学科方向,发展以共融互联智能机器人为牵引的智能制造、智能芯片、智能感知等未来技术领域。

    经过10多年探索与实践,华中大“双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成果丰硕。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名列前茅。“十三五”期间,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华中大学子累计获得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29项、全国二等奖116项、全国三等奖150项、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奖28项,排名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在前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22项金奖,金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体育:一生一技,锤炼意志强体魄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游泳馆等设施建设,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中外学生龙舟友谊赛正式开始!”随着发令枪响,一声令下,喻家湖上数条龙舟,如离弦之箭般破开水面……

    这是2022年学校第三届中外学生龙舟友谊赛的现场。学校自2012年开始组建龙舟队,培育了一大批热爱龙舟运动的师生。龙舟运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竞技精神相结合,对培养青年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华中大获批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龙舟)。“青山碧水擂鼓响,龙舟起舞勇竞渡”已经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学校大力发展体育的特色体现。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体育,一流的体育促进一流大学。”学校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2021年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全面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深化体育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学校“体育工作20条”,体育学院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围绕学校“一生一技”体育教育要求,在本科一至三年级开设144学时公共体育必修课,面对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公共体育选修课,形成了完整的体育长学制和大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运动兴趣,除传统的球类等运动项目,还开设了龙舟、户外皮划艇、橄榄球、慢投垒球、射箭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