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爱合育 幸福绽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河南省连续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需砥砺前行,实现“零拒绝、全覆盖”。南乐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办好特殊教育、强化普惠发展”为己任,秉承“让爱更专业”的教育理念,深耕融合教育土壤,围绕幸福学校、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和幸福课程,探索“三阶四建”的融合教育管理体系,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因地制宜,开启“幸福生涯”

    南乐隶属河南濮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学校立足实际,面向特殊学生发展,突破残障局限性,学业向普校融合、就业向社会融合,形成了特色融合教育工作模式。

    “五育并举”,擘画融合蓝图。学校确立了“七彩少年、五育花开”的育人目标,德育为先重树人、智育为重讲实效、体育为基伴成长、美育为要彰特色、劳动为本敢担当,同时结合环境优势与普校协作,建构“幸福1+4+N”普特融合适应学习模式,推动轻度障碍学生学业向普校融合。

    按需施教,实施生涯教育。针对学生特点及残疾程度,学校开展个别化教育,一人一案、一生一策。比如,学前儿童重在开展早期干预;听障学生重在文化学习;智障学生重在掌握生存技能;高年级学生重在职业能力教育,学习职业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向社会融合。

    因材施教,打造“幸福课程”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育成色的试金石。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课程育人,构建“多元开放、一体两翼、三位一体”的“135”幸福融合教育课程框架。

    具体来说,“1”即一个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3”是三级课程(基础性通修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发展性精修课程),“5”是五个目标(治学、修身、济世、就业、探究)。学校以此为抓手,一是积极探索幸福课程实施新途径,形成了“五类四型三选”的融合课程建设推进策略;二是建构融合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个别化教学,形成了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的课堂融合教学新模式;三是围绕艺术特色,倾力打造艺术教育名校,师生精神面貌、身体素质及艺术修养都达到了新高度;四是有效落实融合教育要求,依托“二三四五”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普惠发展,在区域内形成了较大的示范性和影响力。

    因势利导,实现“幸福成长”

    教师乃立校之本、兴教之源。为推动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发展,学校建构教师“幸福成长”素养提升体系,多措并举,多维赋能。

    明确目标,制定规划。以建设“师德高、业务精、才艺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重点提升融合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才艺素养,构建了学校规划、个人定位、多策促进、分层递进的教师培养模式。

    搭建平台,共同成长。搭建梯级教师培育平台和梯级班主任培养平台,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培养教学名师、名班主任,通过实施绿竹扎根工程、青荷绽放工程、蓝雁领航工程等体系化的“七彩虹计划”,促进教师层进式、持续性成长。

    创建社团,个性发展。设立教师个人专题研读项目,教师从个人实际和喜好出发,选择自己的发展专业,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和才艺等,并创建教师社团,开展各种特色活动,适应教师成长的个性化需要。

    关爱身心,提升幸福。为教师减负,合理设计工作时间,设置弹性假、任性假;建设读书花园、幸福健身房、美好生活馆等,为教师解决校内住宿、就餐等生活问题……缔造了一支专业精、素养高、幸福感强的融合教师队伍。

    因融而兴,成就“幸福融合”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学校大力推进“幸福+特色”的教育,形成了“以融合教育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融合教育体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优化管理体制,建构多元管理格局。学校积极推动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加强巡回指导、服务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支持,拓宽对在校生的服务范围,实现“政策加持+专业赋能+中心统筹+特校主导+区域联合”的多元化融合教育管理格局。

    健全服务网络,形成多元融合格局。学校组织编写《融合教育实施指导手册》,完善《送教上门工作手册》,开展家校融合共育,呈现出“普校为主,就近入学;特校为核,重点接纳;送教为辅,全面教育;以康为主,特需服务”的高质量教育格局。

    完善分类施策,健全融合教育制度。学校落实控辍保学,实施诊断安置,提供服务承诺,实行课程团队商议,确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做好质量评估,免除家长后顾之忧,让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

    重任在肩,征程不止。新时代新形势下,南乐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勇毅担当和奋斗豪情,谱写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李胜强 张宁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