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抓手”锻造高品质课后服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坪山区是近年来崛起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坪山教育用5年时间,实现了优质资源供给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2021年3月,坪山区在深圳市率先开展课后服务试点工作。一年来,在“双减”背景下,坪山区持续深化“六个抓手”,着力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政府统筹主导,管理保障到位。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责、公益普惠等原则,坪山区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1+N”配套文件,规范学校方案制订、校外人员政审、经费使用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等环节,为学校课后服务高品质开展做好准备;区政府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及时划拨经费到公民办学校,为课后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区教育局统筹管理,有关科室负责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监管,教研院负责课程指导和内容把关,教育督导科对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定期和随机专项检查与评估;公民办学校充分利用结对帮扶机制,在课后服务上互学互鉴互享,提高全区课后服务整体效能。

    创新作业模式,精准减负增效。学生在校内高质量自主完成作业,是课后服务的主要任务之一。坪山区提出“菜单式”自主作业模式,充分满足学生基础学习与个性化特长发展需求;创新和丰富作业类型,以综合性、项目式、主题式、大单元的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鉴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非书面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自主作业+辅导答疑”方式,夯实学生学业基础。

    打破学科边界,培育创新思维。坪山区课后服务因校制宜、点面结合。在打破年级班级、时间空间界限的同时,开设多元的特色课程和多彩的社团活动。2021年秋季学期,全区学校共开设1700门特色课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2—3门课程。坪山区还在全市率先推出“区域品质课程系列”,具体包括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引领性课程”,形成区域特色的“普及性课程”,学校各美其美的“个性化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成长需求。

    聚集高端资源,强化师资力量。区教育局积极协调区人才工作局,与高层次人才协会、博士协会、海归人才协会等机构合作,充分用好区内大学、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名博士和海归人才等资源成立“导师团队”,为坪山学生提供多元化“大师进校园”课程,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前沿科技。同时,努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充分发挥校内教师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引导有专长的家长、培训机构和社区加入课后服务团队,形成育人合力。坪山实验学校与区文体旅游局合作,引进多名国家射箭队退役教练,建成“木兰射箭场”,为有射箭运动潜能和特长的学生定时提供课后专业培养;新合实验学校发动家长与教师共同开发了十多门趣味性、探究式拓展课程;等等。

    利用场馆资源,延展现场教学。坪山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客家文化传承地,也是以“中国芯、智能车、创新药”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和产业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宝贵资源,比亚迪集团等18家企业成为首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庚子首义纪念馆、高新技术企业车间、深圳自然博物馆……处处都活跃着坪山学子的身影。东部湾区实验学校每周五下午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行走坪山”研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社会体验和生活经验;一批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走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厂、中芯国际企业全智能芯片生产车间等,观摩了解智能汽车制造、芯片制造技术,拓展视野、涵养科技素养。

    笃行“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坪山区课后服务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和项目“菜单”,更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展示舞台。中山小学与坪山大剧院合作,组织40多名优秀小演员参与演出梦幻3D儿童歌舞剧《望天湖的传说》,为坪山市民送上2022年新年文化贺礼;弘金地学校作为全国网球特色学校,广泛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网球比赛,在2021年“耐克杯”全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中先后斩获U14组4项冠军、U12组17项冠军……一系列创新活动和多彩的舞台,让学生的成长真实可见。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育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