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初中体育的“固本行动”策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了给学生强身健体开出“系统良方”,不仅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体验、多渠道活动开展等需求,而且聚焦体育核心素养,解决锻炼形式化、学习机械化、体育功利化等问题,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打造“全境式、个性化、协同式”体育课程,通过体育推进“五育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塑造学生体育品德。

    “全境式”融合——培养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行为。“全境式”融合系列活动是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的载体,可以避免锻炼形式化,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从而建设健康班级,实现学生“全员固本”。

    运动全程设计。学校通过初中三年运动全程设计,推进群体型体育运动开展,弘扬奥运精神。运动涵盖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以及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打造全校学生自主锻炼的新景象。

    健身全员参与。全员式健身包括每天不同时段的体育活动,有晨练、大课间活动、体艺2+1、全员运动会等。学校以这些大型体育活动为平台,呈现“文武相融”的学校体育特色,打造校园“健身运动场”。

    强体全场体验。学校开展多种体教融合的体育项目,如学校每年开展的校园体育吉尼斯、“趣味活动”游戏、体育大闯关、非遗传统体育展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学习体验,进而变革体育教学方式。

    “个性化”定制——发展体育技能,形成运动能力。“个性化”定制的体育项目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机械化,满足学生的多样性运动需求,体现“我的运动我做主”,实现学生“扬长固本”。

    “专项化”育体。学校建立“必备+选修”运行机制,完善体育专项学习;依托每周跨年级体育大走班和自行编制的“活力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网球、健美操、击剑、攀岩等拓展项目,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特长进行专项教学。

    “处方式”健身。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制订体育教学计划,包括补缺型、扬长式、兴趣类等,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学生体能素质。

    “常赛型”赋能。学校经常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运用技能、增强体能。竞赛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习进度等因素,保证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协同式”渗透——养成意志品质,发展体育精神。“协同式”渗透包括融合“家校社”的体育社团、体育竞技、校外拓展等系列活动,是塑造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体育的功利化,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全员“融通固本”。

    社团融协作。学校建立体育运动社团和专项俱乐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训练活动和专项竞赛,让学生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下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各种体育活动交流中,学生养成了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道德。

    竞技励精神。学校利用课外活动和课后服务时间,创意设计校园体育赛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竞赛既可以通过竞技体育为主的活动开展,也可以通过群体型健身活动开展。

    家育促品行。学校依据学生的身体特征和成长规律,实施体育课外活动跟进,布置体育专项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选择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量身定制课外体育锻炼模式,保持体育锻炼的持久性,促成意志品质和体育品德的形成。

    “全境、个性、协同”策略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学生不断养成健康习惯,提升运动能力,塑造体育品德。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本文系浙江省教育规划2019年度体艺卫课题专项规划课题《三维并推:初中段体育固本行动之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STWY050)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书法教育的困惑与新解     下一篇:晒成果趣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