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在云端的“语文之花”——课改中国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解读公益活动两周年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第一次有人提出“世界是云的”这一概念时,在教育领域,人们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清晰。直到今天,当云端学习成为一种新常态,这个可见的世界便有了更多可能。比如,在教育领域,学习在云端,让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链接到更多资源,也让学习更便捷、高效。

    这样的云端学习就大量发生在中国教师报和《新解新教材》编辑部联合发起的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中。两年来,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每周五和周六晚上都会准时守候在课改中国行的直播间。每周五晚是小学语文知名专家讲座,每周六晚是特级教师团队单元同步教学实操解读,这样的直播内容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学习期待。

    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课改中国行减少了大量线下活动,却开启了线上行走的新秩序。在过去的两年里,课改中国行共举办线上线下公益活动300余场,活动覆盖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22个省份,线下参会人数累计1.2万+,观看直播人次突破320万。有教师在直播间的留言充满了诗意:课改中国行的公益直播课正像开放在云端的“语文之花”,花也流芳,叶也流芳……

    聚焦新课标的新特色

    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指向“素养立意”的学习备受一线教师关注。素养立意的学习更强调面向生活的真实任务,特别是与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相伴而生的是,突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那么,如何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如何依据新课标对现行统编语文教材进行大单元设计?这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普遍困惑。

    7月25日至29日,以“学习新课标,聚焦语文学习任务群”为主题的课改中国行2022年暑期云端公益研修如期举行。5天的线上研修,吸引了各地教研单位、名师工作室纷纷参与学习,活动结束后累计观看量突破110万人次。

    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陆志平在直播讲座中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落实到课堂的中心环节是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整体设计的关键是发挥学习任务的载体功能,设计好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在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单元学习中,学生不是先“学知识”再“用知识”,而是在“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知识”,在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讲座中,陆志平通过大量的具体教学案例揭示大单元教学内涵,通过提炼相对适合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诸多因素统一起来,使人文性不再是游离于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标签。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的特级教师薛法根围绕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与负责任的表达者,高度凝练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梳理了思维进阶的阶段: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阐述了目标定位,即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思辨性读写能力,培养求真的理性精神。特级教师李祖文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他在直播分享中指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由无序到有序、由感性到理性、由独立到融合的过程,可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提示”给出具体的“融合”途径——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

    作为此次公益研修的主持人,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王小毅曾这样总结: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创新性理念,是突破学科育人困境的重要载体。本次会议聚焦任务群内涵解读,明确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理解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聚焦实施建议,探索任务群教学实施的路径和策略,特别是如何依托统编教材,借助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享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谈到学习心得,全程组织教师参与此次暑期云端公益研修的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杨树文表示,通过线上集中学习,研修学员既提高了正确理解和把握统编教材的能力,又学习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打开小学语文的新视界

    有这样一群小语人,他们每月拿出一周的语文课,带领学生课内走进一位文学名家。一周阅读一位文学名家,一周7天浸泡在同一位名家的经典文字里,学生就深深爱上了这个文学名家。老舍周、鲁迅周、李白周、苏轼周、王尔德周……一个又一个名家阅读周,深深烙进了孩子们的生命。

    这便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教师刘发建发起的“名家经典阅读周”活动。这一活动从教材出发,由一篇文章到一本经典著作,再由一本经典到认识一位作家,形成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的新局面。这种以名家为中心,通过浸泡式阅读名家名作,采用“先读后写,读写一体”的形式,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孩子的语言文字水平得到根本性改变和提升,笔下流淌的文字必然带有名家的味道。这一探索无疑十分契合新课标提出的“文学阅读与表达任务群”。9月17日,小学语文专家崔峦和刘发建就这一主题进行直播,引起了不少一线教师的围观。

    在课改中国行的授课专家团队中,像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路者还有很多。与刘发建一样,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紫琅一小校长姜树华一直主张用言语习得的思路设计语文课程。他在直播分享中谈道:学习语文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的需求,将给予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促成人的精神发展。一是将语文教学置身于真问题,二是将语文教学置身于真情境,三是将语文教学置身于真研究。他认为,语文教学和学习要把听、说、读、写融汇起来,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素养。

    在9月10日晚的直播课中,儿童阅读专家王林分享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他认为,阅读教学要关注六个方面的转变:由“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由重视字词教学转为理解教学,由精熟的字词学习转为阅读策略学习,由讲解教学转为讨论教学,由纸质阅读转为多种媒体阅读,由单文阅读转为儿童整本书阅读。他还提供了打造书香校园的“十个一”策略:每周上一节阅读课;教师每月读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儿童阅读理论书籍;每月办一次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给家长做一次亲子阅读的讲座;给学生订阅一本期刊;建一个1000—5000册优秀童书的图书馆;建一个100册左右的开放的教室图书角;每两个月办一次“班级读书会”;每学年办一次阅读节。

    正是有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特级教师和专家的加入,让课改中国行活动主题更聚焦、内容更深入,同时让更多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看到了语文的新视界。

    汇聚名师工作室的新力量

    湖南省长沙市邹玲静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借助课改中国行这一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点燃了工作室成员的学习热情,也催生了一批教学成果。

    同样借助课改中国行推动名师工作室发展的还有浙江温州。为促进一线教师全面深入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精准实践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有效促进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联合中国教师报,整合温州名师工作室的学术力量,举办了2021年课改中国行(温州)公益师训会。时任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院长潘建中用“三个翻转”盛赞此次活动,他认为此次活动实现了培训方式的翻转、培训课程的翻转、受训模式的翻转。

    近年来,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在不断崛起,这些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正成为培育骨干教师的“特种部队”、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区域教育均衡的“催化剂”。各地教育局、教研室或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纷纷以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为载体,汇聚辖区名师力量,致力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两年,课改中国行的关注视角也更聚焦于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果。

    “一次次线上直播,一场场线下研讨,一次次对话课堂教学,一场场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思考碰撞,实践体验,聚焦教学……课改中国行为广大教师实践学习、研讨交流、经验分享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特级教师、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林其雨说。与林其雨的感受一样,重庆市两江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徐颖也认为,一路追随课改中国行活动,就如“行云流水”般走过中国小语的大江南北。只需要轻点“直播”,一时间各方行动研究成果“行至眼前”,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小语人的努力!我们正身处不学习不行的时代,学习同行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梳理与反思,整理自己的“行装”,与课改中国行一起加入行者无疆的教学探索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