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教学·郑朝晖①聊聊备课这件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说到备课,不少教师觉得就是写教案。其实,备课是一个系统工作,写教案不过是将这个系统工作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而已。

    那么,备课这个“系统工作”具体要做些什么呢?这就需要先来认识一下我们进行备课的思维空间:

    我们是在如图所示的这个三维空间里展开备课工作的。图中的x轴是指课程标准,y轴是指具体的教学内容,z轴是指学习者。而图中的那个点(x,y,z),指的就是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行为的方向与边际;对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但是从教学的角度看,就必须找到与课程标准相对应的点;学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具有个性的生命体,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前序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认知风格,才能让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一个既符合课程标准,又体现教学内容特点,同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才是教学活动得以落实的基础。

    每位教师都应该对课程标准熟稔于心,要很清晰地知道学科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也要很清晰地了解学科的结构与内容,更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科学习的质量要求与标准。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或失之于偏,或失之于深,或失之于浅。

    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准备时固然应“曲尽其妙”。但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又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学中的取舍,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课程标准。也会有老师问,既然如此,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只研究课程标准所涉及的岂不更简单?但我们要知道学习内容背后有一个“结构”在,今天的学习是以昨天的学习为基础,又指向明天的学习,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整体全面的理解与认识,那么这个部分就是“僵硬”的,无法让学习者通过学习形成新的认知。另一个方面,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深入研究,还能够发现教学内容与学科结构以及社会生活更丰富的联系。光学和电磁学固然是物理学两个不同的分支,但是爱因斯坦在深入研究之后却发现了光电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切教学活动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所以,教学活动没有了学习者这个维度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现实中,不少教师的“备课”恰恰是眼中没有学生的,不少理科教师备课就是解题,以为自己将要“讲授”的几道题做出来就可以坦然走进教室了,而不少语文教师以为自己能够将文言文的字词解释清楚就可以上课了,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同理心”应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学习内容不是自己想明白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与他们已经知道的内容之间的衔接点在哪里?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哪里?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支持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如何让他们形成对于这种变化的评价?

    完成了这些,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恐怕还不行,这些只不过是教师对于真正实施的教学内容方面的准备,还需要在具体实施方法、为教学实施所准备的资源以及如何有效评价学习效果方面做准备。

    异彩纷呈的课堂,是由具体实施教学的方案决定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教案,实际上就是这个实施方案的书面化呈现。

    一个完整的方案,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希望学生产生的具体认知或行为改变的内容。

    方式方法:具体执行的教学任务以及通过何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去完成任务。

    时间进度: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到几个确定的时间段中。

    目标标准:描述任务完成过程中哪些具体行为或现象能够表明学习者达到了学习目标。

    资源支持: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准备的各种资源、工具。

    又有老师会问: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呢?教学目标是关于学科学习最终结果的表述,而学习任务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具体活动。比如,让学生完成“滴定实验”就是一个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滴定实验而形成关于酸碱平衡的认知,这就是教学目标。

    备课,实际上就是要完成以上所有的工作。

    (作者系上海市建平中学党总支书记、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