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教书育人在高原牧区播种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年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已培养1500名优秀乡村教师, 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

    我出生在牧民家庭,从小过着游牧迁徙的生活,每天背着馍馍、拿着课本走好几里山路去上学。那段时光虽然艰苦,却也滋养了我从教的念头。

    19岁中师毕业,我成为一位乡村小学教师,每月工资300元,一学期回一次家,8个人每周吃3斤肉,周末只有洋芋可以吃。后来,我被调到一所寄宿制小学,许多教师来了又走,我却待了11年。

    与每个扎根牧区的教师一样,我未能尽到身为父母和儿女的责任。想起儿女一次次央求我再多陪一会儿,想起父母病重而不能在床前尽孝,我经常泪湿枕巾。但那些渴求知识、淳朴善良的孩子更需要我。

    在学校,每当晨光微明,我督促学生起床并帮他们整理床铺,领着他们洗漱、打饭;月上东墙,我陪胆小的学生上厕所,看着他们入睡。深夜的草原,除了偶尔几声犬吠,便只有巡夜教师的脚步声。在家,我是两个孩子的阿爸,在学校我是“学生生活中的父亲,生病时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

    在寄宿制学校,孩子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几乎没有休闲活动,日子过得十分单调。后来我发现学校附近的代乾、红圪垯、南泥沟行政村都是以藏族为主的纯牧区,当地牧民擅长歌舞。学校坐落在3个村子的交接地带,传承和发扬当地民俗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我发动师生每年“六一”儿童节完成20多个文艺节目;以舞健身,每年更新一套校园锅庄舞,让每个学生都会跳舞;借助校园歌会活动,组织师生学唱红歌、民族歌曲;编写《华锐藏歌进校园》读本,开设华锐民间歌舞兴趣班,使学生有机会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丰富的校园活动还吸引天祝县藏语言文字指导中心在学校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锐民歌传习所”。

    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课堂学习也要生动有趣。为此,我无数次走进英语教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翻阅诸多学习材料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慢慢地,我的课堂充满学生游戏互动的笑声。而多年学习和实践也帮助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2012年,我成为学校教导主任后,与几位教师尝试电子备课,我们从打字开始练习,再到排版、教案设计。经过几年努力,教学设计有模有样,教学课件有形有色。

    教学工作有起色,我心里有些沾沾自喜。当我有机会走到更大的平台时,才发现自己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

    2018年,我带队参加武威市教育局组织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培训,其他区县教师与培训讲师互动频繁,我们却一脸茫然。电子白板在他们手中可以给课堂教学添光增彩,在我们手中却只是黑板的替代品。我们与本市教师的差距已经这么大,与发达地区教师的差距又有多大?

    培训结束后,我组织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要求所有教师合理使用几种授课助手类软件,在一周内准备一节高质量公开课。接下来,我与老师一起磨课、评课、录课、晒课。学校没有录播教室,我就借摄像机给教师录课,熬夜剪辑课堂实录。后来在全国“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我校11名教师上传视频课11例,两个课例被评为部级优课,两个课例被评为市级优课。

    从教师到校长,15年乡村学校教学经历,15年扎根高原牧区,高原的风雨将我锻造成一名坚毅果敢、成熟练达的教育人。今后我会凭借这一腔热诚一腔爱,在这片土地默默耕耘,播种爱、传递爱。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红圪垯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