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教育——山东省菏泽市旺子学校课改观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因为休产假、带孩子,教师仪海丽很久没上班。再回来上班的第一天,仪海丽到餐厅就餐时大吃一惊……从小到大,仪海丽没有说过一次“我错了”,但在学校学习“感恩父母亲人”写家书的过程中,仪海丽几乎是哭着写完的,泪水洒满了稿纸。

    “原以为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读经典,没想到学着学着,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结婚多年的教师李莹第一次给爱人道歉时,爱人流泪了。“我现在与家人相处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前说的都是‘你错了’,现在说的多是‘我错了’;以前多是‘求助你’,现在则多是‘帮助你’;以前空闲时不是看小说就是打游戏,现在空闲时就是看教育书籍,成了女儿的榜样。”李莹说。

    教师的精神成长自然带动了专业成长。周燕梅告诉记者:“有时候遇到问题时特别急,感觉所有的事情纠结在一起像一团乱麻。但现在我发现任何事物都有共同的规律,找出其中的‘道’问题迎刃而解。现在再处理各项事务时,我能逐渐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进而顺利解决。”

    越来越多的旺子学校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事和学生。教师闫相宇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我的搭档周燕梅老师不仅有责任心而且细心。虽然她不是班主任,但是她比我想得更周到,看到班里家庭困难的学生大冷天没有穿袜子,她二话不说,直接给孩子买了几双新袜子。冬天到了,很多学生洗了脸没有抹润肤油,脸上都皴了,周燕梅老师从超市买了一瓶润肤油,充满母爱的她让我学到了很多……

    去年12月的一天,下课后教师周琳刚走出教室,一位家长抢前用双手握住她,开心而又非常激动地说: “老师,我没有文化,不知怎样教育孩子。以前闺女总是给我脸色看,什么事都不干,就知道玩手机。现在孩子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爱学习,抢着做家务活。我也不知道你们学校学的传统文化是啥,反正看到孩子有这么大的转变,俺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多次考察旺子教育教学的菏泽学院副教授柴清华评价认为,这种“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是一种与时代发展同频的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教育样态。

    理念中国化、管理人性化、育人醒心化……李旺正在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学校样态,在他的理想中,学校要为世界提供中国特色教育的样本。“这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愿为之奋斗不止。”李旺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