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N”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区域测评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是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近年来,四川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立足于基础教育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项目为载体,遵循“测评+N”的思路,将测评工作与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区域教育测评,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教育智库的应有作用进行了诸多探索。

    深度参与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测评。政府是发展教育的主体,落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是创造良好区域教育发展环境的重要前提。立足于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2019年四川省建立了省—市(州)、市(州)—县(市、区)逐级传导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在评价内容研制、评价实施、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深度参与其中。在评价内容上,坚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履行教育职责为基本目标,坚持法定职责与年度工作重点相结合,关注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按权责匹配的原则确定市(州)、县(市、区)两级政府在教育具体事项上的差别,引导政府切实履行好相应的职责。在评价实施上,引入第三方评价,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利用法定数据、网络调查、现场勘察等方式实现对数据的高效采集、挖掘,落实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在结果反馈上,坚持正面引导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客观反馈各地履行教育职责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落实整改提供证据。区域测评的深度介入,为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促进区域教育协调、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常态化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落实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自2014年起,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为数据来源,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模型,每年从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和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对全省1万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测评。依据测评结果,以办学条件达标、校际间均衡情况两个方面为内容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判断。测评结果从省、市(州)、县(市、区)三个层面公开发布,向出现办学条件下滑甚至不达标、校际间均衡差异系数超过复查评估标准的县(市、区)发出预警,促进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不断巩固,并在巩固中不断提升。

    推进教育质量测评健康发展。着眼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借力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核心的质量测评体系推进全省教育质量测评健康发展。自2015年起,全省每年均有近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教师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一方面严格根据质量测评体系要求组织实施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结果解读,引领样本县正确理解监测结果,以问题导向研制整改方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育教学保障条件。2016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研制和发布了《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具质量评价规范》,用以指导全省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的研发,从源头上保证测评工具的科学性。自2018年起,组织全省具有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经验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常态化对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估,开展评估结果解读培训,培育全省教育质量测评骨干团队。

    持续科学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民之所期,行之所至。致力于为党和政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对满意度测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创建了以“事实—体验”为核心的教育满意度测评模型。基于“事实—体验”测评模型,将满意度测评建立在基于事实的了解和感受上,引导人民群众关心政府对教育的领导、投入,正确评价政府的教育工作。在测评样本选择上,坚持人民群众的广泛性,将样本分为学生、家长、教师(含校长)、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在调查内容上强调角色的适切性,认真研究不同群体关注的重点,依据其对教育关注的程度不同、重点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调查项目,让测评样本根据自身角色参与调查,作出判断。在测评实施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测评提供便捷。将测评问卷在省政府、省教育厅及各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保证测评的公开透明,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尽情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和体验。

    实践证明,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测评+N”是新时代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这一方式将在区域测评生态建设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监测评估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县域教育现代化监测实践研究”(2018-495)的阶段成果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