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笔谈倾听,助力教师协同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担负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建立在平等、协作基础上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相互倾听关系,是班级发展、学生成长的有力保障。本期刊发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郑艳红关于构建班级倾听文化的第三篇——

    ————————————————————————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是班级和学生发展的主宰,“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沟通”“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也是班主任职责和任务之一。

    实际上,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因教育理念不同、管理风格不一,对待学生宽严有别,会造成诸多矛盾。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位称职的班主任基本能做到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从沟通内容看,有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状态、行为表现等。从沟通方式看,有专门会议研讨、日常教学中的不定期交流,也有散步、吃饭时的非正式交流。但是,如果沟通是在发现学生问题之后,班主任可能会陷入被动处理学生与任课教师矛盾的两难境地。

    因此,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主动构建相互倾听的班级共同体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倾听为核心,共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班级发展愿景。学生不能仅靠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个人培养,而是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协同育人。班主任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不妨进行一次学生与任课教师团队建设活动。活动地点可以选在心理教室、室内体育馆等轻松的场所,师生围成一个圈开展破冰游戏,营造平等协作的氛围,促进团队的形成。

    在核心交流环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作为任课教师,你对班级发展的期待是什么?对学生发展的期待是什么?对班主任的发展期待是什么?科任教师依次回答,班主任倾听并记录,最后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集中探讨,班主任适时阐述自己的带班理念和风格,与任课教师共同完成班级发展愿景。在之后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共享班级发展愿景的基础上,协同育人,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

    以倾听为核心,共同研究学生的学习,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由于职责所在,班主任不仅要当好学科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各科学习成绩等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自己的学科,对学生其他学科真正的学习情况了解并不多,就算有了解也多来自于分数的反馈,或者其他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介绍、学生的自我陈述。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班主任应该研究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真实状态,打开学生学习的“黑匣子”。班主任可以组建“焦点学生学习历程和关键时间分析”课例研究活动,开放某门学科的课堂,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进入课堂观课,但不是坐在教室后面听课,而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生学习。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表情、动作、语言和师生互动,以及上课记笔记、完成课内小练习等情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方法与精彩观点、具体学习困难与需求、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成果完成度等。课后研讨环节,不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而是共同探讨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情况。班主任在需要时可以介绍该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情况,完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避免因任课教师对学生真实情况不了解而产生矛盾,同时也促进任课教师深刻反思、改进实践。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相互倾听建立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不存在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情况。

    倾听让教师间的协同育人成为可能,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心理镜像”,学生在感受来自教师团队协作共进氛围的同时,自身在班级共同体中的自主发展、协同发展也成为可能。

    (郑艳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德育创新基地导师,上海市第三期、第四期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郑艳红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共同体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得2016年上海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