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怪现状逼迫式教研当休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时下,一些乡村中小学为应付上级有关检查,每个学期都会设置“教研月”,“捉”教师讲几节研讨课,再煞有介事地开个研讨会,拍几张照片,就算交差了事,万事大吉。

    “捉”人上课,逼迫式教研有许多弊端,并不可取。

    首先,“捉”人上课,逼迫式教研难有好课。稍有常识的教师都知道,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上教研课,也不是每个教师随时都有上好教研课的水平与激情,若在不当的时间碰上不适宜的教学内容,讲没讲出什么“花”,研没研出什么“果”,讲的人有怨气,评的人会厌烦,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甚至影响彼此的心态和感情 。

    其次,浪费学生的时间,给学生造成弄虚作假的印象。因为是临时逼迫上课,教师常常准备不足,心中没底,又担心没上好丢面子,于是选择已经上过的内容,即使上新课,也常让学生预习一二节课。总之,课未开讲,学生全懂,以期造成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突出的假象。殊不知,这种本应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前后混成了两三节课,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给学生留下不好印象:教师弄虚作假糊弄领导!

    再次,打乱了教师教学节奏,增加了负担。被“捉”上课的教师,即使再自信也不会完全把上研讨课不放在心上,也得放下原本的教学计划,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好好调教一通学生。常规上课恐怕不符合“潮流”,还要挖空心思弄点“浪花”,否则研讨时大家无话可说,岂不丢人?一节教研课,从准备讲到评完,往往耗费好几天的时间。收获没有多少,差是交了,教学进度与计划可能得重新调整了。

    最后,评课走过场,难有真知灼见,参与者鲜有收益。讲课应付差事,研讨环节大家自然心照不宣,应付了事。更有一些组织者,为防止冷场,要求与会教师逐一发言。本来没有多少特色亮点可讲,与会教师自然也无多少中肯发言,只能硬着头皮,绞尽脑汁,不管是鸡蛋里挑骨头还是碴子里找珍珠,总要抠点东西扯上几句。如此一来,有限的真知灼见也被淹没在一大堆废话之中,不但讲课的不服气,不以为然,与会的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遑论收获了。

    毋庸置疑,成功的教研活动要靠引导、激励,要靠全体教师自觉自愿积极参与,才能有效果。“捉”人上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反映了组织者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只能让师生浪费大量时间陪其演一出“教研大戏”,好向上级交差了事。

    逼迫式教研,于学生、于教师、于学校弊多利少,当休矣!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第四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