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教育发展谋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美好乡村教育共同体建设”学术会议举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韩世文) 5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与湖州师范学院主办的“乡村振兴与美好乡村教育共同体建设”学术会议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陶会成员、乡村学校、学术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地的200余名乡村教育研究者、实践者与会,共襄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大计。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秦玉友指出,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主导性任务已由助力脱贫攻坚转换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全面振兴包含了农村宜居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三个维度,推动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农村教育方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浙江省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省份。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在会上介绍了浙江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他表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促进未来乡村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来自高校、乡村学校、社会组织的代表分别就如何发展乡村教育献策。湖州师范学院副校长舒志定介绍了湖州师范学院“服务地方和师范教育”的办学实践,强调高校要对乡村学校发展给予大力帮扶。太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惠元同样表示,地方师范院校要在乡村教育振兴中有所作为。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俞晓东表示,美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学校,乡村学校发展重点在课程建设。他指出,乡村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借力城市,可以通过“课程支架”架构起一座提升乡村学校和教师课程开发质量的桥梁。

    乡村学校在乡村经济文化振兴中如何发挥作用?来自杭州、宁波、丽水、义乌等地5所办学特色鲜明的乡村学校校长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美好乡村教育的“浙江样板”。有600多年历史的宁海县前童镇中心小学以“古镇文化少年研究院”打造丰富的校本课程,继承本地文化,形成了“儒雅教育”新模式;丽水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村小缙云县长坑小学,遵循让孩子幸福生活的理念,开展“玩”课程建设,学生“玩”上了央视、全国乡村春晚;义乌市乡村薄弱学校幸福湖小学与高校通力合作,挖掘文化优势,以义乌枣文化课程建设在促进乡村经济文化振兴上令人瞩目;杭州富春第七小学着力培养学生对劳动的价值观、知识、审美,实现了劳动教育和新农村建设同频共振,特色鲜明。

    与会者还围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与发展、乡村学校建设与发展、乡村教师发展与课堂教学等议题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并前往“两山”理念诞生地——安吉余村参观。与会者表示,未来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振兴乡村教育不断努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