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中学:建“和·雅”校园 谱育人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和”是宇宙万物的相处之道,“雅”是让人如沐春风的为人之礼。坐落在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中国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博山”的淄博市博山中学正在培育“和·雅”文化,致力于学生的“和合共进”“雅习致美”,悉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使其在“和”的博大中强大,享受“雅”的美好。

    怀拥山水哲思,浸润千古文化,建“和·雅”校园,是学校一直践行的教育理念。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抚过和雅楼,学校教室里温馨的一幕让人如沐春风:老师们充满活力、悉心指导,孩子们专注思考、积极作答——博山中学在山城人民的心目中就是一座“雅致校园”“人文乐园”“精神家园”。

    多年来,学校依托生态教育理念,与学校“和·雅”文化相辅相成,构建六大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自然,让生命焕发活力。生态教育下的和雅校园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是学校办学一直努力的方向。

    和雅课堂: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在现代社会,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博山中学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借助教育科研这一突破口,带动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为学校秉承的“和·雅”文化注入时代活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和雅课堂,实现课程育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和雅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博山中学在众多改革实践中最亮眼的举措。博山中学基于蓬勃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利用互联网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求索质疑、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讲授一些重点内容时,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制订具体的流程,通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既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让学习变得有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

    新冠疫情期间,这种教学模式在课程育人体系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省“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的学校新教学生态转型研究》于2020年11月结题。学校复学之后,课题组在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基础上,从“教、学、测、评”四个层面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入手,继续进行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新教学生态的研究和实施,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疫情期间的学习任务,而且也为后续学校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深入开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型方案。省级课题《线上阅读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建构与实施研究》,也利用和雅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了更高的收益。

    落实教学的同时,学校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探索生态高效的和雅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善思敏行、志存高远。

    近年来,学校获部级优课9节、省级优课22节,多人在山东省德育课例评优中获一等奖,市区各类教学评优均居全区首位。重点高中录取人数稳居第一,学科比赛百花齐放,保持高位发展。在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山东省阅读伴我成长征文比赛、山东省国防知识竞赛、淄博市中学生辩论赛等各种比赛中,先后有400余名学生获奖。

    特色社团:丰富活动育人形式

    在2020年9月举行的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应用创新案例展示大会上,博山中学的展示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赞誉。刻瓷作品、3D陶泥打印、裸眼3D无屏显示……令人赞叹连连的优秀作品,都是博山中学师生智慧的结晶。而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博山中学落实活动育人的办学思路。

    博山中学把开展特色社团活动作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绘画、陶艺、书法、朗诵、足球、表演等30多个社团,社团种类涵盖艺术体育拓展、学习能力提升、创客制作创新、心理健康辅导等四大类别。

    为促进社团发展,学校又出妙招——家长进社团。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家长代表进社团,由学校领导陪同一起参观社团活动,家长代表通过座谈会提出建议,学校对合理的建议予以采纳并落实。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书法社团和绘画社团被评为“金牌社团”,朗诵社团、陶艺社团、魔方社团、表演社团、天文地理社团及生物探索社团等6个社团被评为“银牌社团”。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入学礼、开学礼、青春礼、毕业礼等礼仪教育,建设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平台,搭建“阳光小舞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落实素质教育。学校还邀请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讲述英雄事迹,邀请援鄂医疗队员讲述最美逆行者事迹,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党的光辉历史,感受英雄的高尚情怀,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这些措施都丰富了育人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美丽校园:彰显文化育人内涵

    学校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就要树立相关教育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传递中华文化、中华精神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成果。

    博中人在文化育人方面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美丽校园,创建具有传统特色的校园环境,人文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文化氛围浓厚。博中人秉持和雅文化理念和求实超越的学校精神,专注于培育学生的卓越素养和儒雅气质。

    校园里,24字核心价值观、和雅文化理念等标识位于醒目位置,学生常学常新。古朴的国学馆、红色党史长廊、儒雅的文化长廊、温馨的雅韵书吧、现代化体育馆等,丰富了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也时时给学生以博中文化的熏陶。班级文化一班一品,班徽及电子班牌异彩纷呈,“和风雅颂”经典诵读比赛、“国学小名士”选拔赛、励志演讲等系列活动,滋养了博中学子特有的文化气质。因此,学校被评为“省园林示范学校”“市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校”。

    城市少年宫:推进实践育人改革

    让教育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始终是重要的教育命题。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架起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意义日益凸显。

    为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博山中学构建了城市少年宫育人体系,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

    比如,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实践周”“劳动教育实践周”活动,还建设“爱心银行”,发动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废品,学校安排人员统一收购折现,将其收入爱心存折,定期资助贫困学生,培养大爱精神。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家校合作、创新实践、校外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国学馆的“礼、乐、羿、陶、书、画”新六艺与厨艺、刻瓷一并纳入了学校课程体系。城市少年宫实践体系的完善,把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用开放发展的知识教育学生,丰富了教育内容,提升了教育效果。

    内外协同:发挥管理育人保障作用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管理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管理在育人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还尽可能地动员、整合、配置、利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大教育”氛围,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有效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和活力。

    对内,博山中学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及教师队伍建设,严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制定各级各类岗位职责49项,各类制度、规则、方案66项。此外,学校还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上实现了突破。为加快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切实提高其班级管理能力,学校长期开展青年班主任结对帮扶、班主任培训会、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学校还邀请特级教师吴丹青、中国“金牌竞走教练”张阜新走进校园指导工作,这些举措都取得了良好反响。

    对外,博山中学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与教体、公安、司法、卫计、市场监督、消防等部门紧密协作,建立治安(禁毒)校长、法治教育校长、卫生防疫校长、食品安全校长、交通安全校长、消防安全校长工作机制,共同打造平安校园。在实践中,与南域城、万杰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促进了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将焦裕禄纪念馆、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幽幽谷等场所作为学校课外活动阵地,进一步拓宽育人环境;联合公交公司,“定制公交”为偏远学生开辟便捷之路;携手“向日葵”助老助困服务中心,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助力博中学子圆梦未来。此外,学校还与英国塔尔伯特西斯学校和澳洲CBC学校友好往来,给学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努力下,学校被评为省“优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博山中学全校教职工将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践行“生态高效,和雅博中”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和·雅”文化的内涵,推动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面向未来,博山人激情澎湃、信心满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