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成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一年来,我给大家送了三本书:《传习录》《说苏轼》《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前两年还送过《上课的学问》《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我希望教师自己先要读书,先要修身,先要做君子。

    有句话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之范。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因为可以把“成己”与“成人”融为一体。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子路追问,这样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孔子一再提醒他的学生,只有提高了自身素养,才谈得上去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对我们来说,这个“别人”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

    “修身”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反求诸己”“三省吾身”,要认识这一点并不容易。

    有一次,一个青年教师对我说,他喜欢苏东坡,他很欣赏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我说,大谬也。余先生认为苏轼的不幸,全是因小人妒忌和陷害。试问,王安石是小人?宋神宗也是小人?苏轼突的是心中之围,破的是心中之贼。苏轼在黄州不断“反求诸己”,思考人生、生命、宇宙,吸收儒道释的思想精华,终于达到了精神的超越(突围)……于是,一个伟大的苏东坡诞生了。

    除了修身,还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也是修身。我们的校训“独立、善良、智慧、美丽”,第一个词就是“独立”,没有独立的精神就没有了自我,要活出自我,要活得像个人,就必须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在教学上,也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凡事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暑假里,一位上海师范大学的教授看了我的朋友圈,批评我“不要考‘阅读分析’”的观点。我的意见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尽管海阔天空地“阅读分析”,但是不能考,一考就把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扑灭了。我以为,在学问上可以探讨。既要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要尊重别人。

    一年前,我在校庆五周年大会上的长篇发言,题目为“我们不能再毁人了”。我说:五年前,立校典礼时,我曾说过,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到校外机构补课,那是我的耻辱。整整五年时间,我们做了一些努力,我们在挣扎,但我们没做到。面对汹涌的补课大潮,我感到深深的无奈。

    那一天,我还向五浦汇的家长提出一个倡议:“请停下你逼迫孩子到机构疯狂补课的脚步。”但是这个“倡议”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政策,我们应该借这股势,在学校让教育回到正道。安排好课后服务让学生生活丰富,学会自学,学会自强。我们要激发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一个班级像一艘战舰,整个学校要像一个舰队,乘风破浪,向着我们“君子养成”的目标挺进。

    我真的感到没有比教师更崇高更幸福的职业了。因为它可以在“育人”的同时“成己”。在“利他”过程中“利己”。教师要不断学习,把学到的用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成就学生与成就自己是同步的。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教师的修为进一步,学生的得益多一层。

    先生们,所谓成功,不是做官,不是赚大钱,也不是有多大的名气。而是一生的修炼,活出自我,最终成为一个君子,并且让你的学生也成为君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以一个老教师的名义,祝你们超越我们。

    (本文系作者在8月28日教师培训结业式上的总结发言,有删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