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华谈集团化办学⑦小学毕业生该是什么样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除了关注三大特色校本课程,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更加关注常规校本课程中的“推陈出新”。

    大课间与第二节体育课

    2019年8月25日,集团正式发布《集团课程改革纲要》以及纲要解读。纲要解读中第八条倡导“每天1节体育课”,同时,集团明确提出大课间改革,把大课间作为学校“第二节体育课”。

    2019年11月13日,集团邀请海珠区负责体育的领导和客村小学校长以及体育教师参加大课间改革研讨会。

    经讨论,集团形成有关大课间改革的几点共识:一是有足够的运动量,尽量让学生奔跑跳跃,周身流汗。二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大课间呈现出的状态是:既有活力又有礼仪,既有力量又有灵巧,既有美感又有野性,使柔美与壮美相互辉映。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还要有游戏精神,承担人格教育的重任,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三是形式多样,变换自如。可以有弹力操,有跑步,有音乐,有舞蹈,有武术。四是全员参与,示范引领。每个班的前排有示范的学生。不仅学生参加大课间,全校教师也要参与大课间活动。五是提倡学生每天带两套衣服,至少要多带一件上衣。学生在运动或劳动中流汗之后,可以在学校更换衣服。

    经过半年的训练,集团3所学校的大课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20年5月12日,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专题的形式向来自广州市的兄弟学校展示了集团大课间改革的初步成果,获得与会者的积极认可。

    学生社团与小学毕业生形象设计

    2019年8月,集团专门成立了“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学生社团活动。集团将一般小学的课外兴趣小组改造成学生社团,作为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学生社团活动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集团提倡每个学生在小学6年期间都有创办社团或参与社团管理的经历。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治”和“社会情感学习”的能力。三是发展学生业余爱好。

    2020年9月3日,集团形成了学生社团建设方案。今年3月13日,集团正式发布了小学毕业生形象设计。小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参与学生社团或选修相关课程,达到以下6个目标: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会唱一首歌,掌握一种器乐技能,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会做四菜一汤。

    今年5月26日,集团形成学生社团与选修课程的改革方案。按照集团提出的“新六艺”课程体系,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德智体美劳情”六大类型。

    节日或节气的常规校本课程

    集团还开发了顺应节日或节气的常规校本课程。第一类课程是二十四节气课程。集团鼓励教师打通课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让学生顺应自然的节气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第二类课程是传统节日课程。在春节、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的当天或前几天,学校或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该节日的相关知识,或举办专门的特色活动。第三类课程是学校节日课程。集团3所学校会将学校艺术节、体育节(或运动会)和科技节变成集团所有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