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葡萄熟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年一季的葡萄采摘节如约而至,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师生兴高采烈地走进葡萄乐园,沉浸在葡香满园的美景之中,在寻寻觅觅中开始了采摘劳动。

    教师分小组带领学生体验采摘葡萄的劳动过程,在收获果实、感受劳动快乐的同时,学生与科学教师一起探究采摘中遇到的问题:葡萄树生长过程中能不能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有效管理?高处的葡萄只能用梯子采摘吗?吃不完的葡萄怎么办?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脑洞大开地设计了葡萄种植采摘一体机、太阳能自动采摘机、葡萄自动挑选分离机、自制葡萄果冻机……这些设想虽然没有制作成实物,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科学创意。随后,学校又开展了创意设计绘画课程,把传统的劳动实践活动延展为劳动创意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深度参与劳动的同时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葡萄采摘好了,学生在分享葡萄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有个二年级女学生,一边品尝着教师分给她的葡萄,感受着劳动成果的甜美,一边怯怯地问:“孙校长,我的葡萄可以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分享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可以了。再奖励你一串葡萄,和妈妈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看到学生这样的举动,我不由得感慨:这就是将德育融入劳动教育的效果啊!

    葡萄采摘节过后,学校开展“校园葡萄知多少——‘探秘葡萄果实’”创客活动。学生调查葡萄的营养价值,开展“葡萄创意科幻画”“葡萄科学实验”“葡萄创客DIY制作”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延伸的活动中运用多种方法学习关于葡萄的科学知识。

    在学校的葡萄实验室,学生又开展了“自制葡萄果蔬汁”主题实践探究活动,用葡萄汁与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芹菜等蔬菜进行调配,寻找自己喜欢的口味。经过探究发现:葡萄鲜榨汁口味淡,不去皮的葡萄汁口感发涩,没有买的葡萄汁甜;葡萄与蔬菜混合之后榨汁更受喜爱,其中最受欢迎的口味是葡萄与西红柿混合在一起的果蔬汁。

    为了表达对葡萄果实的赞美,学生利用彩陶、剪纸、创意书签等形式表现葡萄元素——葡萄卡通形象“小葡”“小萄”也因此诞生。学生还巧手设计制作葡萄题材的作品,不仅可以在教师节等节日表达尊师之情,而且可以赠送给来学校的客人。

    葡萄乐园中大面积栽种的是夏黑葡萄、鲜食葡萄摩尔多瓦以及酿酒葡萄赤霞珠。葡萄丰收了,这三种葡萄含糖量分别是多少,为什么夏黑葡萄口感“硬、脆、甜”还没有果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利用糖度检测仪等工具来检测葡萄的含糖量、pH值以及钙、镁、锌等元素的含量。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以实践调研与操作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科学数据,直观地感受葡萄果实的营养价值。活动的最后,有的学生提问:“葡萄的DNA是什么样的呢”“葡萄糖是怎样提取出来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遨游在科学探究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劳动是一个涵盖从生产、分配到交换、消费的完整链条,学校通过葡萄园这一劳动教育载体,开展全内涵、全层次、全链条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从传统劳动“葡萄树日常管理”走向“葡萄树科技管理”,最后发展到“葡萄树智能管理”——学生亲历从葡萄种植到葡萄收获再到葡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完整过程。学校对这一完整过程进行教育设计,使之成为学生深入认识劳动价值的有益实践。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