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好课程童真童趣同飞扬——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及分校特色课程剪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实施成为许多学校落实“双减”的重要途径,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通过开发系列特色课程、推行“五育”并举举措,形成“双减”之后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课后服务新样态。

    ————————————————————

    每天下午放学铃声响起,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的校园一下就热闹起来,两个校区近3000名学生带着各种学具、乐器、工具等迫不及待地奔向活动场所,开启益智益趣的学习体验之旅。“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完善课后服务,以丰富多元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认知世界,在实践中提升认知、丰富能力。

    有的学生在日记中感慨:从周一到周五,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从课上到课后,我们在学校的时光充实而美好。

    益德·培根铸魂: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校园不时传来一阵阵优美动听的歌声,这是课后服务时学生在学习《感恩的心》手语舞。旁边的美术教室,学生正在精心制作丝网花,他们要送给父母一份亲手做的礼物。

    “感恩教育”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将德育落实到日常生活点滴,通过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引领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形成“懂珍惜、负责任、愿奉献”的良好品格。

    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做感恩“三小”人》,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对父母感恩:学生每天完成一项亲情家庭作业,帮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对教师感恩:学生见到师长主动行礼问好,教师节制作贺卡送祝福,学校还会开展“感恩老师”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对他人感恩:学生主动帮助同学,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志愿者活动,去福利院向老人和孤儿献爱心。

    亲情作业是学校设计的一项实践性家庭作业,学生的完成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帮爷爷捶捶背,有的给奶奶讲个有趣的故事,有的给爸爸端杯热茶,有的陪妈妈洗菜做饭……在亲情作业本中,学生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感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父母亲人的感恩之情。有的家长反馈,孩子现在更加体贴父母,经常主动帮助做家务,“感觉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

    校长姜萍介绍,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成长比分数更重要”的育人理念。教师将育人放在首位,努力促进“多渠道成长、多规格育人”,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益智·激活潜能:智慧在指尖流淌

    在贵溪三小分校,“益智器具活动角”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小基地。活动角摆放着大量益智器具,包括扑克牌、五子棋、七巧板、汉诺塔、黑白棋、二阶魔方、16宫格、数独等,方便学生在课间随时取用、动手操作。学校还编写了《小器具 大智慧》校本教材,内容包括益智器具的名称、图片、简介、来源、故事、操作规则、教学设计等。

    鉴于教室活动空间所限,学校还专门打造了一间益智活动室。活动室内有拼组型、计算型、对弈型、技巧型、推理型等益智器具30多种,如孔明锁、九连环、华容道、魔针、九宫格等。学生可以随时来活动室操作各种益智器具,体验“智慧在指尖流淌,思维在探索中提升”。

    益智课程负责人张群介绍,益智课程以益智器具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思考力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动手、实践、探索为主要教学形式,既可以独立于其他学科,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是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践课程。“教师在课程开展中也会不断钻研,现在已经开发、制作了10多种新的益智器具。”张群说。

    没有枯燥的公式,也没有难解的习题,而是通过“玩”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在充满游戏乐趣和思维碰撞的活动中,挑战思维定式,开发智慧潜能。“自从设置了班级‘益智角’,这里便成了学生的乐园。”一年级教师朱燕芳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思维也越来越活跃,“综合素质的提升远比分数更重要”。

    学校还经常开展“小器具指尖跃动,大智慧渗透无形”益智器具竞赛活动,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副校长彭婷婷告诉记者:“益智器具进课堂,让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这是课后服务反哺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

    益体·蓄力强根:把一根跳绳玩出花样

    一根跳绳,如何玩出花样?

    学校分校区开展“绳动校园”活动,一根跳绳激活了体育普及和特色课程建构。大课间有固定的绳操展示时间,体育课有学会跳绳、竞技考核的整体要求,家庭作业也少不了亲子跳绳游戏……跳绳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项目,每人一根跳绳更是“标配”,一分钟跳绳比拼,双摇、双人跳等特色项目展示,都成为每个年级不停修炼的“绝活”。

    课程实施过程中,班主任积极调动家长配合,告知家长科学的跳绳个数和时间。学校相信,只要学生从一到六年级坚持每天跳绳,一定能增强体质,进而增强毅力和恒心,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一根跳绳激活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各类运动项目让学生充分动了起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太极拳、象棋、田径等运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运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校教师常常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感受运动的乐趣,看到学生满头大汗的运动神采,他们觉得那是童年最好的生命状态,是让学生健康走向未来的“强根”之举。

    “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也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体育教师卢燕萍说,“体育是非常好的育人手段,学生阳光快乐是体质健康之外最宝贵的收获。”

    益劳·唤醒成长:体会不一样的童年味道

    春种秋收,耕读结合,一系列关于成长的劳动课程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童年味道。

    为了开设水稻种植课,学校特意开辟出一块水稻田,聘请一名有经验的农民作为种植教师,带着学生亲历水稻播种、插秧、耕耘、收割的每一个过程。春耕时节,学生播种、拔秧、分秧、插秧、固苗;秧苗长大了,学生脱掉鞋袜、挽起裤脚,下田感受耕耘的辛劳;稻子成熟了,教师给学生讲解水稻收割的动作要领,学生动手收割稻子……当学生拿着一把把金黄的水稻在打谷机旁打出谷粒时,颗粒归仓的觉悟、珍惜粮食的习惯在生动的劳作场景中养成;同时,四季的更替、生命的轮回,也成为学生每年农耕后的深刻体悟。

    蔬菜、花卉、中草药种植也进入了“课程单”。四年级每个班级都拥有一块菜地,由学生自己管理,种菜、浇水、施肥、除草,通过观察菜苗、查阅资料,学生了解了种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蔬菜收获了,学生会去附近的小集市售卖,他们往往提前几天了解市场行情,还要学习吆喝、设计广告……在卖菜的过程中,学生的胆量、口才、计算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成功卖出自己种植的蔬菜后,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学会了珍惜粮食,也不再挑食了。”

    厨艺和烘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下午放学铃声一响,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拿出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来到学校厨艺基地,按照事先的分工各显身手:洗锅、拾柴、打水、烧火……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和家长志愿者也会参与其中。一道道菜端上饭桌,学生吃得别提有多开心了。餐后,学生自己洗盘洗碗,收拾桌子,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体验多了,他们也就懂得了父母的辛苦。

    在烘焙教室,学生有模有样地穿上厨衣、戴好厨师帽,在烘焙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制作各种糕点。做生日蛋糕时,涂奶油、裱花、装饰水果……当一个个小巧可爱的蛋糕出现在学生面前,立刻引来无数赞叹声和咽口水声。烘焙教师曾庆标说,这样的烘焙课带给学生的除了美食和乐趣,还有许多新鲜体验:面团放进烤箱,慢慢变成香喷喷的饼干时,学生也了解了计时的概念;称量各种食材时,学生知道了许多数学概念,比如重量、体积、比例等;介绍原材料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也明确了健康饮食的概念;学生带着课堂上学会的方法回到家,与父母一起感受烘焙的乐趣,更是学会了爱的表达……

    益美·绽放未来:综合提升多元素养

    景德镇的陶艺大师来了,一件件形态各异、童趣盎然的陶瓷作品在学生的巧手中诞生。

    学校聘请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程贵华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掌握陶艺技术,练泥、拉坯、印坯、晒坯、刻花、彩绘,每个学生都要亲手体验。学生分工协作,有的在拉坯机上全神贯注地塑造自己设计的作品,有的在陶塑区饶有兴趣地捏出想要的造型,还有的在绘画区用画笔、颜料在圆盘和杯子上尽情创作……看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学生感慨:“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

    陶艺基地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孙燕明的指导下建立的,孙燕明说:“陶艺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传统陶艺文化,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陶艺文化的魅力。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美的教育。”

    为了让美育在课后服务中充分落地,学校还开设了二胡、中阮、电钢琴、口风琴、书法、绘画等10多门艺术兴趣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成长的平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一门或几门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摄取多维能量,进而实现多元素养的综合提升,为全面成长积蓄更多的力量。”姜萍十分看重这样的课后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教学反思当课堂提问遭遇冷场     下一篇:一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