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郭志明:名师工作室机制构建和发展建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名师工作室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逐步摸索出一些很好的机制,而优秀的名师工作室则创生出许多有效的方法。总结江苏省南通市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和发展之路,对名师工作室建设有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机制。

  规划机制。科学规划是确保名师工作室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要结合名师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以南通市为例。2006年,南通市教育局从全市5万多名教师中遴选出23名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组成名师第一梯队。第一梯队的培养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于2011年收官。此后,南通市成立了以第一梯队培养对象为领衔人的17个市级中青年教师名师工作室,转入新一轮深造。同时,遴选出20名二期第一梯队培养对象,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合格者将作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予以挂牌。名师工作室完善了培养选拔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配套出台了奖励办法;同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对培养方案、培养档案、培养经费以及培养对象的跟踪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

  层级机制。江苏省名师培养有特定的层级机制: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还可以有市“园丁奖”、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高层次目标。如果走得更远,还可以设置更高级别的研究所。如“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所”,“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等。

  管理机制。管理主要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岗管理,激发自主、自觉。制定《章程》,提出在岗研修学习要求;二是组织管理,强化督促和检查。年终,每一个培养对象要接受考核。考核分书面与当面两种。书面是填写考核表,写好总结。当面是每人10分钟,做好课件,当面向全体导师陈述,并接受导师质询。

  导师机制。导师团是新生的组织形式,由各学科专家、教科研机构专家、高校专家、著名媒体人、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育名人等组成,作为一个智力团队,承担为培养对象提供咨询、指导、诊断、评价等服务,营造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第二,丰富活动形式。

  读书学习,偏重跨界厚根基。向培养对象推荐书籍,是名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推荐书目或刊物要侧重于高端,偏重于跨界,而不是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类书籍,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站到高端,有所创新。

  主题研修,走近大师向高端。每年每学期都集中一段时间,或一周,或10天,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活动要求主题要鲜明,可以就名师阅读、课堂风格、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提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开展研修。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高校再读”“大家讲坛”两种形式开展研修。

  话题研讨,激活智慧育深刻。经常组织沙龙活动,选择诸如“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我的职业幸福观”和“我说教师的尊严”等话题。话题研讨的意义在倾听,在吸纳,在思辨,可以帮助培养对象走向开阔,走向深刻,走向科学,走向建树。

  课题研究,引向专业聚核心。每一个培养对象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尤其是结合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展扎实的研究。

  个别访谈,解决困惑拨航向。定期访谈是名师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导师与名师的对话,对培养对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针对个体,是一对一的评价和会诊;因为针对过程,是即时性点评和指点;也可以集专家智慧,解决培养对象个性问题。

  会课活动,养就个性炼主张。作为教师,根基应该始终在课堂,名师培养最重要的活动是会课活动。为此,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每次会课都要有研究的中心,还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评课专家由导师团导师担任,也可以特聘一些学科专家。

  专题演讲,增强自信激动力。优秀教师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激发其内心的教育激情与追求,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提炼总结自身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在培养对象中应经常举办相关的演讲交流活动,让培养对象从中找到激情,找到自信,激发其前行的动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