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局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Q:如何保障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教育需求

  国家规定,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但因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一些区域无法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身为教师,我深深同情这些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局可否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 高江波)

  A:一视同仁 创设公平教育环境

  高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无论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区域教育的和谐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按照共生共融的原则,整合区域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的做法是:

  加强领导,全力保障。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纳入全县教育工作目标,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形成县、乡(镇)、校三级工作网络。同时,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比如强化对进城务工人员暂住证的管理,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学龄期子女登记制度和入学管理办法等,加强对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督查力度。

  加强管理,创新方法。建立“一明确,四同等”规范程序,“一明确”即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纳入城区学校招生计划,明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条件和要求,符合申请条件的按“相对就近、统筹一次性安置”原则安排到相应学校入学。“四同等”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户籍所在地学生一样同等享受教育经费划拨、“三免一补”政策;同等学籍管理,随时办理转学手续;享有与本地学生在分班、排座位、学习、生活、评优奖励上的同等待遇;在测试评价和升学上享有与本地学生同等权利。

  加强规划,扩建增容。城区教育扩容,消除大班额,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困难,计划在县城新建小学3所,新增学位6480个。同时,扩建黄桷桩初中等学校,增加学位1200个。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无论是本地户籍还是外地户籍,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乡镇,都能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

  (四川省宜宾县教体局局长 邓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