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品社班国培计划(2015)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克服这一难点,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金秋十月,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101位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员齐聚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0天的“国培”项目研修活动。

  不一样的理念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品德教育的前沿理论是否能够影响和推进教学实践的发展,深受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此,本次培训着力于促进教研员技能提升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品德教研员自身的学科教研能力发展。从德育前沿理论学习、课程(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与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帮助教研员们更好地提升专业水平和培训技能。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多年来一直承办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国培”工作,尽心尽力为远道而来的教研员们打造不一样的培训理念。为了体现专业的高度、国际的视野、丰富的理论、特色的实践,本次培训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主编鲁洁教授,著名德育理论家、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班华教授担任顾问,同时组建了一支高质量的专家团队。

  此外,本次培训还通过引导教研员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帮助教研员进一步认识自我,探索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增强教研员对品德教研的认同感。通过研修学习,引导教研员回归自我内心,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唤起品德学科的研究激情,进而提升其构建教学共同体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享群体智慧。

  为了给教研员提供一个共同探讨和自由表达的平台,进一步引领教师回归内心,此次“国培”项目的总负责人吕丽艳,在她主持的第一场沙龙中,就将主题定为《从“心”开始——寻求品德教师生命的内在突破》。作为一位宗教教育研究方面的学者,吕丽艳坦言,在多年参与一线品德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她感觉到,真正的好教材还需要教师的“用心发挥”。一位来自贵州山区的教师分享了自己“用心”带来的感动:多年前一位学生因为她当初一个小小的鼓励而坚持了自己的梦想,最终从偏僻的山村走向了广阔的大城市。在收到学生谢恩信息的那一刹那,她觉得自己的天职就是做德育教师。就是这样的分享,带着学员们逐渐走进了自己的内心,走近他人的生活。作为品德教师,在学科边缘化以及职业非专业化的今天,更应该时刻回归内心,寻找作为品德教师的真谛与意义所在。

  来自上海的教研员魏敏霞在自己的学习心得中这样写道:“品德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要蹲下身子、用心观察、关注细节、因材施教……学科教研员的智慧又体现在哪里?要潜心钻研、创造思维、发现问题、提供途径……”通过此次研修,她重新领悟到品德教师及学科教研员的精神实质。

  五大模块 为学员量身定做

  参加此次“国培”的教研员,大多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品德教研实践经验,对新课程标准有一定认识,并已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德育前沿理论的实践融入、课程思想的解读与实施、自我教学的分析与改进、品德教育的科研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因此,针对培训对象的特殊性,此次培训的所有讲座内容都是依据培训对象当前的和持久发展的需要而定制的。

  “国培”前期,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德育理论新进展的探讨、课程(教材)解读、学科素养与能力结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及教研员和教师专业发展等课程模块(见上图)。

  结合以上五大模块,项目办将为期10天的培训内容体系化,主要致力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培训技能的提升和情感的养成。除了针对五大模块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以外,本次“国培”还将课堂理论延伸到一线实践,带领教研员们一起回归课堂,在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和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分别安排了主题为“体验,让品德课堂更加真实”和“公民成长进行时”的交流活动。在观摩活动中,学员们看到了一线学校在品德课堂中开展体验性教学研究的尝试和思考,认识到只有体验才能让孩子身体力行地去感受品德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将这种体验性情感内化成品质,外化成行动。

  此次观摩学校的公开课,对学员们今后的品德教学思想和模式创新都带来了很大启发。通过交流学习,大家探讨体验性学习活动对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品德养成的实效性,通过共思共研,提高了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和学科项目研究的有效性。而这些不同启发在交流中更是汇聚成一股力量,将为更完善的道德教育提供不竭动力。

  多重评价 量化与质化相结合

  为测评培训成效,本次“国培”制定了一套灵活的学员评价方法,分别从网络互动、作业要求、结业要求以及奖励措施等方面对学员评价做了详细规定。而在后期实际评价中,又依据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反馈及表现,对评价方法做了适当修补调整,比如对班级热心服务的学员也给予适当表彰等。

  本次“国培”还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学员们在关注“国培”网站的同时,还可以登录学员博客,随时发表研修心得与体会、积极互动与研讨,同时还有专门的讨论群供学员们交流互动,真正做到“倾听学员们内心的声音”,重视每个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项目办从不同标准和各个方面对学员的学习近况进行了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测评和表彰。这一灵活的评价方法也激发了学员们力争上游、全面发展、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员们后期递交的作业与心得可以看出,学员们在培训期间不仅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感动与友谊。

  来自内蒙古的教师杨凤仙说:“品德教育生活化,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主导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切身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成长,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快乐学习,并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