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百亿”的村小特级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老师,您走了,我们的小孩怎么办?”在湖南省涟源市,流传着一个村民“争抢吴老师”的故事。

  2009年,吴老师从安平镇路馆小学调到杉山小学,村民闻知,100多人骑着摩托车、开着拖拉机,甚至跑步追上三四公里,扯住吴老师不准走。

  2012年,吴老师从杉山小学调到更偏远的康铭小学当校长,杉山小学村民也不干了,集体包车来到康铭小学请求吴老师回去,甚至扬言要到市里去讨个说法。如今,杉山小学村民还不断邀请吴老师回去任教。

  但是康铭小学的家长怎么愿意?村民们对杉山小学的家长说:“要吴老师回去可以,我们不要你们赔什么,就给每个孩子赔一个亿好了!”

  康铭小学目前有158个学生,那就是100多个亿啊。这位在村民眼里“身价百亿”的吴老师,究竟是谁呢?

  她,就是湖南省涟源市渡头塘镇康铭小学校长吴丽华。前不久,湖南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九批特级教师名单,吴丽华成为该省极其稀罕的村小特级教师。

  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娇小的个子,漂亮的短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得多的容貌,温暖、阳光,笑容从未从脸上褪去,这是吴丽华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康铭小学位于渡头塘镇向阳村,距涟源城区40公里,是一所十分精致的学校。进大门,可以看到整洁的操场和干净的教学楼,墙壁上,是吴丽华读大学的女儿专门给孩子们画的七彩童年的儿童画。

  1980年,从娄底师范学校毕业后,16岁的吴丽华就走上了乡村学校的讲台,成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吴妈妈”。

  如今已成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的吴亮其,30年前就在吴丽华的班上读小学,那时候的吴亮其就特别好学。有一次农忙,父亲要他去帮忙插红薯藤,他却躲在家里看书,父亲发火,一棍子就把他眼睛抽肿了。吴丽华得知情况,立即赶到他家,跟他父亲描述读书的重要性。吴亮其的父亲听从了吴丽华的劝告,从此之后积极支持孩子上学,吴亮其最终成了涟源市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直到今天,吴亮其还和其他孩子一样,亲切地称呼吴丽华为“吴妈妈”,“吴老师穿着红色的风衣,红色的裙子,特别的漂亮,我永远记在心里。”

  与吴亮其一样记住吴丽华的,还有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喜平,他小时候家境贫困,吴丽华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他,帮他渡过了一个个难关。至今,吴喜平还珍藏着吴丽华资助他的两张10元面值的人民币。母亲节前夕,他给吴丽华发来了短信:“衷心祝愿我们心中的‘吴妈妈’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35年来,吴丽华坚守在心的一句话是,教育不是一门职业,是事业。她对记者说:“每一个到我这里来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如今,在吴丽华卧室的隔壁,还住着5个孩子,都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吴丽华长年累月地照顾这些孩子起居吃饭,承担起了家长的责任,甚至还为他们学会了中医按摩。在吴丽华的卧室里,备有一个小药箱,里面有万花油、感冒药、中暑药、藿香正气丸等,都是为学生准备的。

  采访时,吴丽华还指着校园里的花草悄悄地告诉记者一个秘方:“月季花、红桎木的叶子都是治伤的良药,如果你有孩子了,跌伤了,把叶子嚼碎敷上,不会留疤痕。”

  吴丽华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孩子。前些年,涟源市中小学营养餐还是牛奶+鸡蛋模式,每一次牛奶的配送,吴丽华都要仔细检查。

  有一次师傅配送的牛奶,她摇了摇、闻了闻,感觉很不对劲,便对师傅说:“这牛奶不能喝,已经变质了。”

  送奶师傅说:“这都是上级领导批准了的。”吴丽华很严肃地对他说:“手脏了,可以用肥皂洗干净,但是病菌到了孩子肚子里,是洗不掉的。如果不行,我给上级领导打电话,把我这个校长撤了,我也不要这样的牛奶。”

  从心灵深处去关注孩子

  吴丽华到康铭小学当校长后,短短3年,学生人数就由不到60人增长到158人,连在娄底城区名校就读的学生也纷纷转学过来。

  学生家长聂红良在娄底开了一家公司,是个大老板,经济实力颇为不俗。他有3个儿女,大女儿在娄底城区小学就读,二女儿在康铭小学就读,但大女儿放学回来只知道玩,二女儿总是先把作业写好再玩,从来不用他们操心。这一对比,让聂红良夫妻俩做了一个决定:“凭我的经济实力,可以让孩子都在城里读书,但我还是决定把小儿子送回老家就读。”他说,“如果农村学校都像康铭小学这样,城里的学校也不会那么挤了。”

  吴丽华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她说:“35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孩子养成好习惯,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教师是关键。”

  为此,吴丽华身体力行,每天早上6点20分准时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下午放学时站在校门口送学生回家;在穿着打扮上,做到干净、整洁、大方、漂亮;在与学生交谈时,总是蹲下来跟孩子讲话;看到地上有垃圾,她就亲自捡起来。

  在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一个个令人称赞的好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可谓感受深刻:学生列队进入操场做操、列队洗手、列队取餐;吃饭的时候,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打饭、加菜;每个学生上下学都带着垃圾袋,随手捡拾垃圾;放学的时候,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按村排着长队回家,路上相互照应……

  不仅如此,许多家长发现,家里的“小霸王”、“小刺头”来到学校后就变了。五年级的小书今年从娄底转学过来,烟酒不离手,他的口头禅是“你干什么?滚!”

  对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吴丽华说,最重要的是从心灵深处发现孩子,把孩子的缺点当作潜能来开发,更多地展示他们的优点。通过观察,吴丽华发现小书“很讲义气”,很享受当大哥的感觉。于是,她对小书当众表扬说,你有许多优点,特别有领导能力,我决定让你做个“路队长”,负责带好3个小同学上下学。过了一段时间,小同学很高兴地对吴丽华说:“哥哥不打我了,还给我拿书包呢!”

  实际上,除了“路队长”,吴丽华给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长”,像卫生管理标兵、吴校长的左右手、班主任的左右手等,许多孩子在这里找到了成就感和责任心。吴丽华还设置了一个进步奖,每年暑假带着进步最快的学生去长沙烈士公园、雷锋故乡、韶山等地参观。

  35年来,在校园里,吴丽华总是不停地走动,几乎没有一刻停下来过,一会儿出现在窗户外面,一会儿出现在学生中间,而且一直坚持上课。她对记者说:“做教师如果脚步离开了课堂,如果眼光离开了孩子,就不会懂得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也就很难真正去教育孩子。”

  跟家长打成一片

  一个星期至少两次家访,这是吴丽华35年铁打不动的习惯。

  调到康铭小学之后,向阳村、泉塘村等4个村,“哪里有块石头,哪里有个小溪”,吴丽华都一清二楚。

  就在记者采访的头一天晚上,吴丽华和教务主任黄志清又家访到晚上9点多钟。为了家访,她们专门买了手电筒和平底鞋,这也成了教师家访的“标配”。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可以了解家庭成员的性格,甚至肢体动作、表情、笑容,这是在电话里了解不到的。”吴丽华说,“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跟学生打成一片,也要跟家长打成一片。”

  这些年,吴丽华跑遍了学校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最多的时候,一个学生家她去了8次。而许多教育难题,就在家访中解决了。

  四年级孩子小松有段时间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差,教师的激励和批评对他逐渐失去了作用。作为一个男孩子,小松的性格也比较软弱,不敢反抗同学的欺负。

  对此,吴丽华敏锐地感觉到,这很可能与孩子父亲有关,于是她与小松父亲约定晚上家访。没想到,按照约好的时间到达后,小松父亲却因为应酬不在家。

  通过与小松母亲的交流,吴丽华了解到小松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父亲,因此父亲在家里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一言九鼎,但是工作很忙,很少顾及孩子的教育,也很少与孩子在一起。而小松觉得母亲在家地位较低,因此对母亲的话常常当作耳边风。

  显然,父亲的教育在小松的成长中缺失了。于是,吴丽华再次与小松父亲进行了电话长谈。小松父亲对吴丽华晚上还来家访非常感动,表示一定与吴丽华定期联系,并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监督孩子的学习,建立孩子的自信。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吴丽华高兴地看到,小松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懒散的习惯逐渐改正,生活开始变得积极起来。

  不仅关心学生的事,吴丽华还十分爱管“闲事”,看到家长打麻将,她总是要上前劝止;看到学生家长闹矛盾离婚,她总是耐心劝导;她还请求市长,硬化了泉塘村2公里的山路,让孩子上学不再“翻雪山、过草地”。

  35年来,吴丽华家访走过的路程,以每周20公里计算,也有近3万公里,磨破的平底鞋也不知道有多少双。但她乐在其中,行走并快乐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