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群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在光明网接受采访时指出 二胎政策放宽以来,不少家庭面临新的教育困境:“老大”反对父母生小弟弟或小妹妹,有的甚至做出极端行为“抗议”。独生子女有个性,并不是坏事,也不能简单归为自私。总体来看,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主要缺失的是群育和劳动与自我服务能力。

  简单地讲,群育即人们在群体生活中具有的一定智慧和应对能力。而这就需要一个真真切切的同伴,邻里小伙伴和洋娃娃的假想并不能让孩子做到真正的分享。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关于“群育”的理念,提倡“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群育最初应该来自于家庭教育,同样,家庭也是最容易体现群育效果的场所,而多年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已经不具备群育的条件。虽然学校中也是集体氛围,但也存在学分排名的竞争,并不是群育的最好场所。在自我劳动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的培养,最初受教的地方也应是多子女的家庭环境。若是家中有两个孩子,兄弟姐妹之间会相互照顾,因此自我劳动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会自然表现与成长。

  只有爱也没有教育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在《教育为谁》著作中指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常识了,但往往被人遗忘。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交融的过程,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儿。但现在许多人越来越把教育仅仅当作“技巧”的操作或“艺术”的施展。我们不是否认智慧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爱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没有了爱,“水平”再高也没用。同时,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还要有职业精神,要有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要有渊博的学科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句话,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虽然对学生的爱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爱本身不是专业水平。对孩子的爱,教师超不过家长,但家长不一定都能搞好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