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与薪酬同等重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有两则消息在教育界颇为抢眼。一则是海南省将面向全国引进25名中小学优秀校长和207名学科骨干教师,另一则是云南3位大学女教师一起辞职,在学校开起了米线店。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近年来,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普通学校与优质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硬件的差距越来越小,不少农村学校的硬件甚至更优于城市学校和一流学校。以我所在的甘肃省岷县为例,借助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农村学校的硬件一次性升级换代,无论是生均面积、体育设施、图书仪器、专用教室,还是网络信息技术设备,都远远超过县城学校和许多省城学校。但是,再现代化的设备也只是工具和手段,提升教育质量人的因素才是关键。由于人口流动以及人们对更好的教育资源的追求,农村学校生源数量在大幅度减少,而大量的优秀教师也因为子女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竞聘到了城区学校。于是,农村学校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用一位县领导的话说,就是硬件特别“硬”,软件特别“软”。

  我不清楚海南省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此次招聘的主体)的条件如何,但相信其硬件条件肯定不会低于岷县。在硬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影响一所学校和一个区域教育质量的关键主要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海南省如此大规模引进教师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无疑是抓住了解决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

  相比大学教师动辄百万年薪的条件,海南省给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提供的30万元至60万元年薪也是相对较高的水准。高工资是引进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海南省自2015年开始,预算1亿元资金引进和培养教师,可谓大手笔。

  不过,要注意的是,仅靠高薪是留不住优秀教师的。与大学教师看重科研与教学环境类似,优秀中小学教师大多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且都非常突出。他们在原有的环境里获得了学校的尊重、家长的称赞和学生的信任,新学校能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动力,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因素之一。

  现在,许多学校有意无意地把教师看成了“打工者”:校长是“监工”,学生家长是“老板”。在“学生第一”的理念主导下,教师的独立意识与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尊重,教师甚至沦为教学的工具(传授知识)——只要将教材知识和考试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取高分,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但凡优秀教师都有一定的个性和思想,面对教育,他们不愿意人云亦云,期望能保持一份独立的人格。换一种说法,这些教师一方面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获得一份较为体面的薪酬;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学生分享,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和知识。这些教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薪酬与尊重,辞职与离去便是一种正常的选择。

  海南省大规模引进教师的计划并不是始于今年,教师辞职也不仅发生在云南。在能够预见的未来,这种引进和辞职将会成为教育界的新常态。期望在看到关于教师引进与辞职消息的时候,人们不再简单地用工资“一言以蔽之”,也希望在解决教师问题尤其是解决乡村教师问题上,政府和学校能够从单一的经济思维中跳出来,还教师以尊严,给教师以尊重。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