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前行 杨聪伟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吴家小学校长、“明师工作室”主持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家小学地处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是始建于1927年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以“寻小开始……”为校训,以“让每一个人成为独特而幸福的自己”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既具农村教育本质,又具城市教育品质,同时能体现小学教育实质的“和谐家园、幸福学园、生命乐园”。

  这所学校曾经培养过“名师”,却一直缺乏“名师”。许多教师刚刚有了一点儿“名气”,就被城里学校“掐尖”挖走。这是乡村教育面临的疼痛和尴尬,乡村学校在运行的低位上,莫名地成为城市教育合格教师的“练兵场”,承担了为城市教育输入优质师资的责任与义务。当然,这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为了这样的“使命”,也许我们需要有另外的发展方式和路径。

  没有“名师”,我们如何着力和助推教师成长?2012年,我读到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谢云的一篇文章《做“名师”不如做“明师”》,在这篇文章中,谢云阐释了他的“三明主义”观点。他说,好教师应该是“明白之师、明亮之师、明日之师”。这对我们这样的乡村学校来说,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近20年的教育之旅,让我深切地意识到,一个人要成长要发展,其必然的前提是他自己的“意愿”——基于自身的醒悟,基于生命的自觉和“自明”。当名师工作室成为教育界的热点之时,2013年1月,我们的“明师工作室”也应运而生。其动因并不复杂,就是希望能将那些愿意向上、渴望成长的教师聚集起来,让他们有机会和条件追逐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生命成长。

  我们对“明师工作室”的定位是“非行政组织”,向全校教师发出倡议,自愿报名,演讲竞聘,最终确定入选的“明师”,再由“明师”民主选举工作室主任,并聘请谢云为“荣誉导师”。学校提供一间近80平米的房间作为“明师工作室”活动地点,由“明师”们群策群力对工作室进行简单的文化布置,使之尽可能温馨、惬意。

  我们对“明师工作室”一直未提专业成长,因为我们觉得,教师的成长应是多方面、综合型的。我们提出“自娱自乐、自作自受”的宗旨,因为一方面,教育需要一些娱乐精神,在娱人的同时也娱己,不能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外界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自己去“作”,自己去“受”,作不好就承受,作得好就享受——享受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享受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尽可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过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搭起一个舞台,便会好戏连连。“明师工作室”的每次分享活动,都会主动邀请区内做得好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分享;请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的专家前来指导;派出工作室成员前往兄弟学校学习……

  通过3年多时间的阅读、反思、写作、交流、分享,“明师工作室”成员已经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工作室成员共同编写了一套1至12册晨诵教材,填补了学校阅读推进中“晨诵”的空白;2015年春季期末,工作室成员将成立以来的演讲稿、分享稿收集整理,以“高处的方向”为名,结集成“明师工作室”的第一本文集。

  “明师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正在实现着“明师”的价值。而成为真正的“明白之师、明亮之师、明日之师”,亦将是其一直并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许前方道路坎坷,但“明师”们却自觉地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起向着明亮前行。

  愿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能有自己的明亮方向,都能向着自己的明亮不断前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