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性与专业不能“出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段时间以来,多家媒体以《上海教师“全球第一”的秘密》等标题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得出上海教师水平远超国际均值的结论,还渲染“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两次获得全球第一震惊了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种判断和渲染显然是把教育评价当成了教育评比,有专业常识的人感到这一表述已超越了专业范畴。

  教育是一门极为复杂、专业的学问,当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像经合组织这类机构参与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参考依据。从整体上看,经合组织所进行的教师研究和学生学业测试确有价值,但也存在明显缺陷,以开放、专业、理性的态度积极参与就能获益,决不能以争名次的心态参与,更不能以“输赢”的方式解读结果。

  以PISA测试而言,或许像曾经流行一时的智力量表那样,在国内非常火,但在国际上却有不同的质疑声音,理由是这种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低,误导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理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早从这种误导中清醒过来,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找到更专业的改进路径。

  以这次国际教师教学调查(TALIS)而言,“年纪轻、学历高、专业性强”都是过于笼统的教师评价标准,年轻不能作为优质教师的标准,学历高也不能作为优质教师的标准,参与专业发展的活动只看天数而不问质量与效果也过于简单。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和教学效果方面的指标,才是评价教师更为重要的指标,没有这方面的上乘表现就得出“上海教师水平远超国际均值”的结论,显然难以服人。

  在看到3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这一教育研究项目的时候,还应追问哪些国家没有参与,为何没有参与?从而了解这项调查在世界上的认可程度,从这38个国家得出的“国际均值”,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

  事实上,这件事是当下教育不理性、不尊重教育规律,盲目对教育进行炒作渲染的缩影。而且这种非理性势头有扩张的趋势,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各地普遍存在为显示或证明自身工作业绩,借用比赛、评比、检查和媒体等进行渲染。这种非理性主观情绪渐长,不断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参与活动,一些学校每年收到参与这些活动的文件、通知数百份。一些活动的策划明显未经过认真周密考虑与设计,粗制滥造,不尊重教育基本规律,浪费师生时间,给学校和师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当下社会有众多诱惑,办好教育需要安静的校园,需要教师集中精力考虑学生的成长。学校不能与社会隔绝,对于那些有专业含量、质量保证,确实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当然要参加,而且应当避免功利,以平常心参与,以专业的方式客观解释结论。

  学校工作不能过于跟风,更不能在理性和专业上出轨,不能被非专业力量煽动忽悠,在现有管理体制下,由于缺少专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同时,在信息化和开放的社会,必须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辨别能力,要给专业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自主性,扎起更为坚固细密的篱笆,确保教育工作者遵从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以防教育在理性和专业上“出轨”。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